茶壺裡的大世界:奇古堂的生活小閒趣與古典大智慧

 

文/ Polysh 特約編輯 Ann Tu

 

微冷的週末早晨,冒著小雨,沿仁愛路林蔭大道快步抵達台北福華大飯店,為的既不是吃飯,也不是住宿,而是探訪一家以 ECO 茶稱著的奇店。目的地是位於飯店地下一樓的奇古堂──雖名為奇古,其實是奇特卻親切、懷古而與時俱進:它教導品茗,卻不是傳統的茶藝館;販賣茶葉,卻不是單純的茶葉行。若要恰如其分地定位它,或許應稱之為人文茶堂──以傳遞富有人文深度的茶文化為首要使命,兼售自創的茶具和嚴選的茶葉。

 

奇古堂_5

 

走進奇古堂,立即感受到一種溫馨的無拘。奇古堂的店面不大,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整店以一張能坐七、八人的茶桌為中心,古色古香地環繞著簡雅古樸的茶具、佛像,一排排茶葉櫃並立,牆面掛著富有哲趣的字畫,充滿雅趣又不失率性。

 

pic 030 (2)

 

pic 017 (2)

 

奇古堂_1

 

老闆沈甫翰是名態度和藹、笑聲爽朗的老紳士,為不流茶敘創始人,曾任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總會長,在茶界之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奇古堂的常客中,不乏飄洋過海慕「茗」前來品茶、拜師學藝者。「茶不是飲料,」老闆沈甫翰親切地歡迎我入座後,一面泡茶一面說,「飲料只是為了解渴,但茶是為了這個。」他指指自己的腦袋。對他而言,喝茶,不單是為了解渴,還為解惑。換言之,茶是心靈的飲料,而喝茶的舉止行徑,更是自我思考、交流的時間。

 

pic 014 (2)

 

沈甫翰認為,品茗最大的意義在於人文價值。不同於一昧追逐商機的連鎖茶店與下午茶館,還有過度講求技藝、推崇名壺的茶藝館,奇古堂試圖在合理的花費、高雅的品味、對社會的回饋這三者之間取得完美平衡。他堅信理想的喝茶之道,應是人人能負擔的生活閒趣,講究對環境不造成傷害的高品質,並且能強化人與人聯繫交流的社會功能。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沈甫翰精心設計出一套獨特的品茗哲學,利用僅能容納約 50 cc 的迷你茶壺組,以極簡、極少、極慢的方式,嘗出茶葉的香氣與滋味。

 

奇古堂_3

 

奇古堂_7

 

一次只喝一點點茶,是為了慢慢感受、細細品味,也是以知足的心珍惜有限的資源,避免過度消費導致浪費及環境的負擔。「我用一公克茶葉來泡茶,這樣五個人可以喝,而且只要台幣十二塊錢。」沈甫翰解釋著。他以一公克的茶葉填入奇古堂自創的 50 cc 小巧茶壺,斟滿水,不計時。而奇古堂嚴選的優質茶葉極其耐沖,即便泡久了,也不覺苦澀,自然也不需要以大量的方糖去掩蓋劣質茶的苦味。他不將泡好的茶直接斟入茶杯,而是先斟入奇古堂自創的溫馨杯,再將茶由溫馨杯倒入飲用茶杯。溫馨杯專為品味茶香所設計,杯口大小正好吻合鼻子的寬度。喝茶前,先以存有餘香的溫馨杯覆於鼻孔。閉上眼,慢慢感受茶香與餘溫升起之際,心情也漸趨平靜,更能專注於當下。

 

pic 045 (2)

 

其後,輕輕啜飲的第一口茶,是如此地甘美,我急著詢問茶名。「最普通的凍頂而已,」老闆微笑回答,「喝茶的節奏感很重要。慢慢喝。只要知足,就能滿足。」這一小壺茶,慢慢喝,慢慢泡,整整能回沖十五次,而每一次都是同樣美好的滋味。

 

奇古堂_2

 

這種嚴格撿選高品質茶葉、省量省錢的泡茶法,沈甫翰稱之為低碳喫茶法,或 ECO 茶,能減少過度消費和資源消耗。以自泡的 ECO 茶取代包裝飲料,一來提升個人的健康,二則有助節能減碳,兼顧了環境的健康。「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一壺茶拯救世界,希望能用這種喫茶方式拯救世界。」他笑著說。再怎麼名貴的茶葉或茶壺,假若無法結合對社會與世界的關懷,不過是隨時可被取代的商品。然而奇古堂的茶是根植於生活的思考,追求的是人本的價值。從茶葉的選擇到茶具的設計,樣樣都是為了讓人人都能享受喝茶的小確幸,並從中悟出大智慧。

 

pic 013 (2)

 

奇古堂創立至今已超過半個甲子。或許因為低碳喫茶法終究是抵觸了資本主義消費至上的法則,遲遲不見流行。然而,我仍由衷地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見低碳喫茶法風靡社會,並逐步替世界帶來消費文化上的改變。

 

奇古堂
福華大飯店,台灣台北市仁愛路三段 160 號 B1-T4
想了解更多,請瀏覽奇古堂 FB

 

Photography/ Angie Tu
Part of Images Courtesy of 奇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