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祖國的戀戀箴言:談阿比查邦新作《華麗之墓》

如果《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是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穆赫蘭大道》(Mulholland Dr.),那他的新片《華麗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ur)就是他的《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會這樣子與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創作路徑做對比,單單純私自以為這些風格獨具的大師不但熱衷於跨界創作,就連登峰造極之後的創作孤寂之路也如此相似。如同林區的《內陸帝國》,《華麗之墓》對阿比查邦而言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突破:一個成熟的影像大師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突破,而主題如此感人,是他對泰國這土地的呵護惋惜與強大無比的愛。

 

Cemetery of Splendour_5

 

《華麗之墓》是一部政治電影。阿比查邦這次企圖心強大,試著替這幾年紛紛擾擾的泰國黃紅衫軍對立的動亂政局找尋解答,試圖在尖銳的對立中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做出表態。片中多重意象與巧思豐富:如同看電影起立唱國歌但國歌故意的抽離消失、片頭就提醒且反覆出現的挖土機(代表利益與發展)、而最令人動容的是主角張大眼睛觀看避免睡著的結局,我自己的解讀是他對泰國努力監督的堅持。另外我也著迷於電影裡不同時空的人事物的交集,漫遊於荒野樹林(現在/現實)與浮華宮殿(過去/想像)的一段長戲,那背後把過往歷史與當代泰國社會複雜性的宏觀角度,是亞洲電影少見的政治企圖。

 

Cemetery of Splendour_2

 

Cemetery of Splendour_4

 

《華麗之墓》是一部作者論電影。當然阿比查邦作為一名電影作者(auteur),此片必少不了多個特屬於他自己的風格印記:一群人搭配著音樂集體跳土風舞/做運動、多重時空以及夢與現實的交會、醫院內的劇情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是兩個寮國公主的戲。還記得《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裡兒子變成猴人回家吃飯的場景嗎?此次阿比查邦更令人驚喜的安排只屬於他的電影世界,女主角阿珍膜拜許久的神像在天氣明亮的一個下午剎然出現,對她耳提面命,不但製造出許多笑點,也同時提醒觀影者(spectator)人與神祇之間的權力關係被打破,創造出了一個巧妙且和平的奇異世界。

 

Cemetery of Splendour_3

 

《華麗之墓》是一部跨界電影。阿比查邦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後,回歸當代藝術的疆域創作,一方面交出錄像作品在世界各大美術館與藝廊展出,另一方面汲取養份,讓我們在新片中看到豐富的視覺饗宴,是當今世界少數能夠在電影與當代藝術中取得巧妙平衡的影像創作者。最讓我驚嘆的是他運用燈管的意象融合於醫院中,用大量的顏色象徵夢裡戰爭的狀態,其巧思讓人歎為觀止。電影後段一場泰國電影影城中電扶梯旁的 LED 霓虹燈與燈管的溶出溶入,把夢與電影、虛幻與現實、電影裡的世界與觀影者的世界等等多重反身性(reflexivity)通通完美結合在一個畫面中,功力高超,令人佩服。

 

Cemetery of Splendour

 

台灣電影公司的本事是這麼寫的:長短腳的女志工阿珍在醫院看顧一群陷入沉睡的士兵,她被分配照料一名英俊的士兵阿義,並和年輕的靈媒阿金成了好友。阿金能讓家屬和沉睡的士兵溝通,也勾起阿珍的好奇…。這間醫院是由一所老學校改建而成,對在此地長大的阿珍來說,一草一木都充滿回憶。為改善士兵們的嗜睡症,醫生啟用了色光療法,來減緩這群士兵的惡夢。夜闌人靜時,只剩下會變色的七彩燈管佇立在病床旁,如呼吸般將人帶入夢的節奏…。阿珍在阿義的筆記本裡,發現了一些建築草圖與文字,彷彿在跟她對話…。她深信這群士兵神秘的症狀,都跟深埋在醫院地底下的古老遺跡有關。而所有的傳說、魔幻、愛情與夢境,都引導著阿珍、踏上一條探索自我和未知世界的路徑…。阿比查邦睽違五年交出新作,交出了我認為他創作路上最完滿的一部作品,其內涵之豐富、美學之絕美,值得各位影迷一次次的反覆觀賞如同催眠,直到他有更新的作品出現為止。

 

《華麗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ur)預告:

 

 

All Images Courtesy of 海鵬影業.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術與電影文章。

Written By
More from 孫宗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