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夢想的凡爾賽宫是一個能夠賦予每個人更多自主權的地方。它邀請參觀者自由掌控感知的自主權,而非簡單地消費和迷失於凡爾賽的宏大壯麗之中。它要求參觀者運用自身的感受力,擁抱不曾預期的驚喜;穿梭於不同的花園中,領悟景觀的形成來自他們自身的移動。——Olafur Eliasson
繼著名藝術家 Anish Kapoor 在法國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極為爭議的展覽後,丹麥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這次在凡爾賽宮的展覽已於本月開幕,由多個藝術裝置所組成,散落在凡爾賽宫室内與花園角落,展期將至 10 月底。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莫過於那自宮內望向花園、如懸浮在半空中的瀑布裝置《Waterfall》。


空間與畫面的區分在於維度,而對維度的體驗來則自運動。位於 Grand Canal 這條中軸線上的瀑布裝置,便成了丈量空間的一種方式。來訪者通過對瀑布水流速度的觀感,判斷空間距離的遠近。觀眾能透過凡爾賽宫室内的窗户,安靜地遠觀這極速下流的水柱,穿過花園步行至瀑布之前,零距離感受飛流直下的震懾。風的方向、强度,以及光線的條件定格了瀑布的每個瞬间;自然力量透過露骨的黄色鋼筋、黑色管道等等人工結構,呈現於園林這樣的人造自然場景之中。令人不禁回想到,15、16 世紀法國君主路易十四時期的景觀建築師 André Le Notre,他那渴望卻不曾實現的壯觀水景遐想—成了現代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作品的靈感來源,也透過 Olafur 之手得以完成。



在室内,Olafur Eliasson 用鏡面與燈光實現細微的空間介入。鏡面被圓形切割、填充上黄色單頻光,形成兩個不同比例的鏡像;加之黄色深鏡和黑色深鏡對立放置,觀者可以透過身體的前後左右移動,在持續與間斷之中玩味無限的鏡像。而安置在窗户上的凡爾賽之眼,則吸引觀者進入一個更迷你的宇宙,看著自己微縮、倒立的鏡像。








在室外 Bosquet de l’Etoil 的作品《Fog Assembly》,Olafur Eliasson 利用光與風的質量控制煙霧的產生,模糊了裝置的邊界,製造出空間的瞬時與變化感。另一作品《Glacial Rock Flour Garden》,則以格陵蘭冰川石粉末在 Bosquet de la Colonnade 圍繞,在象徵生殖繁衍的 Pluto abducting Persephone 女神像周圍,打造了一座如旱地般枯竭凝固的噴水池。這作品是 Olafur Eliasson 長期和地質學家 Minik Rosing 探討出口冰磧到熱帶的現象:象徵貧脊土地上促進農業生產、食物供給的表達。



一個旅行者並非唯一的活躍媒介,你所來自的地方以及你將抵達的地方,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力。我試圖讓凡爾賽看你,而非僅僅讓你看凡爾賽。


如何轉換視角,用非自然的裝置重現自然元素以提供經驗感受,是 Olafur Eliasson 於作品裡經常使用的手法。在這些敏感感受背後,隱藏著他對空間的思考與感知。如何運用超越傳統語言的「語言」,創造一個既是公眾、又是個人的空間;如何讓分享一種經驗轉化為對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的責任,則是 Olafur Eliasson 一直致力於探討的主題。
Photogrpahy/ Anders Sune Berg
All Images via Olafur Eliasson.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