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生活的荒謬與自嘲:伍迪艾倫,當一切都《亂了套》

Image Source: Lufthansa. © Philippe Halsman/Magnum Photos/Agentur Fotos

有一個老笑話是這樣說的:
有兩個老女人坐在卡茲奇山的一座渡假村裡,其中一個說道:這地方的食物真是糟透了。
另一個回應道:是啊,連分量都給得那麼少。
這個故事基本上總結了我對人生的看法——它充滿了孤獨、悲慘、受苦與不幸,而且,一切都結束得太快了。

——《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7)

《Annie Hall》(安妮霍爾)。Image Source: IMDb.

《Annie Hall》(安妮霍爾)。Image Source: IMDb.

伍迪艾倫拍過很多、很多電影,多到那些專賣導演生涯全套 DVD 的盜版商,每隔幾年都得重新添加一次內容、設計一款新的封面,好跟上艾倫驚人的進度。時至今日,他仍以一年一部的速度穩定量產著,讓人忘了他已是高齡八十的白髮老人了。

不過,艾倫的偶像、也是影響他至深的瑞典導演柏格曼,當初可是拍到八十五歲才收手,看來,艾倫還有幾哩路要走。

《安妮霍爾》今年問世恰滿四十週年,仍是我最鍾愛的一部伍迪艾倫電影,在它以後,幾乎所有的都會愛情喜劇,都是它的某種變體,從《當哈利碰上莎莉》、《電子情書》,一路演化到《戀夏(500日)》。可以說,在都會愛情、中產階級的布爾喬亞情調這幾種風格設定中,艾倫的宗師地位,早在 1970 年代已經建立起來。

但宗師會老,招式終有窮盡之時,轉眼過了四十年,艾倫也成了他在《安妮霍爾》那段影史著名的開場獨白裡挖苦的老人了,近年的作品,似乎愈來愈是找來一些當紅的年輕演員搬演一遍他在三四十年前早已說過的——而且顯然說得更好的故事。

在艾倫的新片讓人略感疲乏的當下,我們回頭閱讀他的短篇故事選集,那種純粹在紙本間與作者相遇的經驗,就像在溢散著熟悉氣味的礦坑裡重新掘出了幾座金礦。你若對他過去的電影如數家珍,他偏愛的題材都在這裡:宗教的虛無與世俗性、對藝術(乃至於藝術史)的消遣、犯罪現場的黑吃黑、對健康或不健康食物的熱愛,以及演藝產業裡的圈內笑話。

其他粉墨登場的,少不了心理治療師與好萊塢巨擘,還有對漂亮女體的迷戀與幻想;不得不說,艾倫對於女人胸部的關注,實在勝過一般的男人。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 》(性愛寶典)。Image Source: Pinterest.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 》(性愛寶典)。Image Source: Pinterest.

然而,如果他的電影在你的生命版圖裡並未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你翻起這本書,純然是為了一探「短篇故事作家 — 伍迪艾倫」的功力,那麼諸如下面這種段落,應該會帶給你一些笑料:

青少年時期,我曾懷疑一切,但最近,翻閱了維多利亞的祕密的商品目錄後,我開始相信最高神靈。……我刮了臉,穿上最莊重的行頭,一件三個扣眼的黑色上裝,任何喪葬儀式中的抬棺人見了都會嫉妒。

如此這般的幽默風格,無疑是很伍迪艾倫的。

《伍迪艾倫幽默故事集》。Image Courtesy of 木馬文化.

《伍迪艾倫幽默故事集》。Image Courtesy of 木馬文化.

其中我覺得最風趣的兩篇是〈線性理論〉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吃〉,前者透過量子力學的觀點,試圖驗證辦公室調情的道德常數,後者則以古典哲學的規範,嘲諷了當代的健康神話。這種偽知識分子(Pseudo-Intellectual)式的挪用與諧擬,以及將高端的知識置放在通俗語境裡建構出一種自嘲的況味,向來是艾倫拿手的把戲。

《亂了套》收錄的十八則短篇故事,十篇是艾倫曾經發表在《紐約客》雜誌上的文章,整體說來,多半採用叨絮的第一人稱敘事口吻,也不乏往來的書信、劇本和分鏡表,甚至法庭上的律師證人攻防戰這些有意思的體例。綜觀故事的主角與他們交手的對象,大多是城市裡的專業工作者——牙醫、演員、劇作家、神經科醫師,或者替殯儀館編寫悼詞的寫手。這群人每天固定會讀《紐約時報》,感恩節會到 Barneys 百貨買件老派的三扣眼西裝犒賞自己,遇到無事的午後,會走入公園大道上播放紐奧良爵士樂的咖啡廳,一邊啜飲苦澀的黑咖啡,一邊思索自己的婚姻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Annie Hall》(安妮霍爾)。Image Source: IMDb.

《Annie Hall》(安妮霍爾)。Image Source: IMDb.

艾倫一方面勾勒出這群專業人士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替他們統一搓揉出一種欠缺男子氣概的、安全感略顯不足的、容易上當受騙的,並且總是厄運當頭的集體形象。表面上,他們不夠機靈,遇上各種荒謬的情境總會被聰明人玩弄於鼓掌之間,但又能在千鈞一髮之際,僥倖地逃過一劫。

我們該理解的是,艾倫身為堅定的無神論者,無常乃是他的信仰(話說,他哪一部電影不是孜孜不倦地在重述這個概念呢?),故事裡的角色縱然得救了,並不代表這輩子從此就對衰運免疫,反之,他如果被命運之神推下懸崖,等在谷底的,也不一定就是萬丈深淵。

以這本書呈現出的世界觀,谷底也許是一條由紅酒滴成的河,弗洛伊德和尼采已經很醉很醉地在那裡游泳了。

《伍迪艾倫幽默故事集》/木馬文化出版
經過五十年驚人的電影創作,人們很容易忘記,伍迪・艾倫其實是以喜劇寫作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本書是艾倫最出色的文字創作集,每篇故事如同他歷久不衰的電影,從深奧的學術理論、經典文學、聖經故事、推理謀殺、都會日常中穿越走神,在輕巧詼諧中偷渡諸如存在主義的深刻問題。而且此書的開本大小適中,能完美地墊在任何桌腳,防止搖晃。

 

Image Sources: IMDbLufthansa & Pinterest.
Book Image Courtesy of 木馬文化.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書籍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