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快樂」的視覺甜味,David Biskup:吃定彩虹,給你點不一樣的顏色

某次在網路上偶然看到一圈彩虹糖遇水變出七彩色條的實驗影片,鮮豔的色彩似乎把午後的困頓消散了一瞬。不知怎麼地,想起了插畫師 David Biskup,一位讓人覺得就是「碰上彩虹,吃定彩虹」最佳代言的有趣人物。閒來沒事打開他的網站隨意瀏覽,喜歡躍進他的插畫世界裡,不顧一切地可愛一次。還存有赤子之心的大孩子們,對於他的作品一定會喜歡。

 

David Biskup_00

 

David Biskup|深信一萬小時定律

 

David Biskup_1

 

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爾的插畫家 David Biskup 是位自由工作者,和朋友擁有一間工作室,與一些雜誌、品牌合作,有時也創作「Just For Fun」的好玩作品。在 The New York Times、The Guardian、Google、The Times 上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但千萬別以為他是個如上述媒體形象般嚴肅正經的人——完全不是!

 

David Biskup_2

 

David Biskup_3

 

他深信 Malcolm Gladwell 的一萬小時理論,認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至少需要 10000 小時的實踐,並切身投入其中。他喜歡拿支筆獨自在灰暗的房間裡練習與繪畫,也喜歡音樂,從 90 年代的美國搖滾到嘻哈,還有最喜歡的樂團 Mountain Goats(他曾在採訪中提過最夢寐以求的工作委托,便是幫 MG 繪製專輯封面),都曾成為他創作的靈感與工作的調節。

 

David Biskup_5
▲Album Cover 作品
David Biskup_4
▲Album Cover 作品
David Biskup_6
▲Album Cover 作品

雖然前面提到「他喜歡獨自作畫」,但若因此認為他是個閉塞的畫家,那就大錯特錯了。David Biskup 令人欣賞的一點,就是他很懂得與時俱進,保持真我之間的平衡。他讓自己的大腦時常處於一個思考的狀態,並知曉改善自己的方法之一,便是和能夠對你的想法有所反饋的朋友一起工作、聆聽與學習,才能不羈絆前進的腳步。

 

David Biskup_7

 

David Biskup

 

在他的作品裡,能找到他對其他優秀畫家、電影、熟級、樂團的借鑑與創想。他是個適應網路的人,喜歡看具有創新性的影片,也從希區考克電影中貫通圖像的串連技巧。最近啟發他的,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湧現,我們可能完全不知道它來自哪裡、由誰創作——只要它足夠有趣、足夠吸引你;這與一些認為繪畫是完全屬於自己的過程,對網路傳播有所遲疑的插畫家是截然不同的。

 

 

Illustration Style|顏色下的一本滿足

 

David Biskup_8

 

David Biskup 的作品是可以隨時無負擔欣賞(雖然看久了可能會引發頭暈),並且能夠一秒抓住你的吸引力。其風格很容易辨别,帶著一些兒童插畫的輪廓——粗淺線條勾勒、鮮豔的顏色、有趣的人物形象,但也不乏成人世界的想法——黑色幽默、大膽的玩笑、人體與社會的話題。

 

David Biskup_9

 

David Biskup_10

 

David Biskup_11

 

 

How would you best describe your style of illustration?

 

Small narrative vignettes, hopefully with a sense of humour.

 

之所以看他的作品會有些暈眩,是因為 David Biskup 的作品有個關鍵描述:鋪滿的填充感。他的畫面永遠是豐富的,充斥各種元素。如若描畫場景,每個人物都忙碌地做著各自的事,形態各異,像是插畫版的「清明上河圖」,仔細找尋定能發現不重複的驚喜;如若是一個主題下的物件繪圖,便顯示著一種飽滿的和諧感。

 

David Biskup_12

 

David Biskup_13

 

第一眼看到作品,相信不少人會在心底呼喊:「哇,太酷了吧!這得畫多久啊!」的確,由於内容的風格性,一幅插畫的創作可能多達數月,但幾乎不會挑出雷同的重複,每幅作品都和需要合作的媒介、話題相契合。David Biskup 的獨特個人印記與天賦讓人想起 Jim Stoten、甚至 Chris Ware,也讓人更加期待以後的作品。

 

David Biskup_14

 

David Biskup_15

 

David Biskup_16

 

有時感嘆於印象派恣意奔放下,那難以捕捉的思想火花,或是寫實派精良工筆下難以一朝一夕練就的細節刻畫,但在眾多領域界定中,David Biskup 看起來如簡筆兒童插畫背後的童趣想像,以及色彩運用也是難以模仿的「稚嫩藝術」——能畫出這樣有趣作品的人,一定不會無聊到哪裡去。

 

Comics World|永遠有下一個世界等待講述

 

David Biskup_17

 

David Biskup_18

 

除了合作的商業插畫與個人部落格練習作品外,David Biskup 還將設計生活與身邊朋友故事作為靈感,出版了一些短篇漫畫小說,用不一樣的文字與畫面講述更多屬於自己的故事。你可以從他的畫面中感受故事的漸進,這是一種不需要過多語言修飾的娓娓道來。在 2012 年所出版的繪本小說《Yuri》,更是入圍了 Macmillan Children’s Book Prize 與波蘭的 Ligatura Pitching Prize。

 

David Biskup_19
▲繪本小說《Yuri》講述了一個来自東歐的摇滚明星想要在鹹海附近開演唱會的故事。
David Biskup_20
▲繪本小說《Yuri》講述了一個来自東歐的摇滚明星想要在鹹海附近開演唱會的故事。
David Biskup_21
▲繪本小說《Yuri》講述了一個来自東歐的摇滚明星想要在鹹海附近開演唱會的故事。
David Biskup_23
▲繪本小說《Yuri》講述了一個来自東歐的摇滚明星想要在鹹海附近開演唱會的故事。

 

而他講述故事的形式各不相同,擅長用格子漸進情節,也能利用横向尺寸繪製場景。主題涉及的範圍寬廣,漫畫裡的人物生動鮮活,有種蠢萌感,能把單調尋常的事也變得有趣。部分漫畫在他的個人網站上有提供 PDF 下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David Biskup_24
▲《David Biskup Looks Forward To Middle Age》, 2013
David Biskup_25
▲《David Biskup Looks Forward To Middle Age》, 2013
David Biskup_26
▲《David Biskup Looks Forward To Middle Age》, 2013
David Biskup_28
▲《David Biskup Looks Forward To Middle Age》, 2013
David Biskup_29
▲《David Biskup Draws Dongs For Dollars》, 2015;一本關於藝術與金錢之間無法準確界定關係的視覺小說。
David Biskup_30
▲《David Biskup Draws Dongs For Dollars》, 2015;一本關於藝術與金錢之間無法準確界定關係的視覺小說。
David Biskup_31
▲《David Biskup Draws Dongs For Dollars》, 2015;一本關於藝術與金錢之間無法準確界定關係的視覺小說。
David Biskup_32
▲《Seagram》;A visual novella about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Mark Rothko and Love. 創作於患有 PTSD 的朋友的指導之下,David Biskup 希望能有更多人正視、理解這個疾病與患病人群。
David Biskup_33
▲《Seagram》;A visual novella about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Mark Rothko and Love. 創作於患有 PTSD 的朋友的指導之下,David Biskup 希望能有更多人正視、理解這個疾病與患病人群。
David Biskup_34
▲《Seagram》;A visual novella about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Mark Rothko and Love. 創作於患有 PTSD 的朋友的指導之下,David Biskup 希望能有更多人正視、理解這個疾病與患病人群。

 

Text/ Freak
All Images via David Biskup.
【此篇為 Polysh x VOICE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生活與藝文文章。

Written By
More from Voice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