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拍攝,仍在繼續中:從 2017柏林影展的幾部酷兒電影談起

我大學時期的老師——知名電影學者 B. Ruby Rich,曾在 1992 年紐約著名刊物《村聲週報》(Village Voice)發表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裡頭創造了「新酷兒電影」(New Queer Cinema)一詞,描述一群電影創作者在影像創作上不再背負著形象、找尋認可的標籤,進而進入商業機制。時移事往,25 年後的今天,在疾病與平權皆有大幅度進展的當下,2017 年的全球氛圍因為政治而讓人驚覺,這些奮鬥而來的權力是如此容易消逝。今年 2 月,我帶著《日常對話》(Small Talk)(回顧《日常對話》)至柏林影展國際首映,期間看了許多同志電影(柏林影展的專長),驚訝於這些創作者對於同志影像論述的更進一步,或許這是「新新酷兒電影」的開端?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Image Courtesy of Sony Classics.

Image Courtesy of Sony Classics.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這部由《我愛故我在》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執導的電影,其實在 1 月日舞影展世界首映便轟動一時,許多影評認為入圍明年奧斯卡的希望濃厚。其實電影改編自台灣也有出版的同名小說,故事描寫一個中上階級家庭裡的 17 歲青少年邂逅來當父親研究助理的 24 歲男子的夏日之戀。整片美學驚人,把北義大利的夏日風情捕捉的風情萬種,情慾流轉於日常間的吉光片羽,堪稱這位同志導演的拿手絕活。而著名民謠歌手 Sufjan Stevens 所創作的歌曲也替這部優美動人的同志電影加分許多,不只超脫了為同志說話的企圖,反而創造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小宇宙,相信會成為一部同志經典電影。

Image Courtesy of Funny Balloons.

Image Courtesy of Funny Balloons.
《不思議女子》(A Fantastic Woman)

而競賽片中這部大膽描述變性人的作品,對我而言可說是跨性別電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當世界還在偏執地爭辯廁所公共空間是否得打破兩性框架之際,智利導演賽巴斯蒂安雷里奧(Sebastián Lelio)(是的,他是異性戀)勇敢地用一個通俗的故事表現變性人的堅毅與勇氣。身為職業歌手的女主角因年長多年的男友突然過世,導致她必須以變性人的身份去面對男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框架,突顯身為一位跨性別者在社會中的種種標籤與困難。《不思議女子》關於愛、關於放下、關於堅強、關於自己的信仰(不是你以為的信仰),讓這片的結局美麗異常,果然如願拿下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

Image Courtesy of Protagonist Pictures.

Image Courtesy of Protagonist Pictures.
來自芬蘭的湯姆》(Tom of Finland

有幸在柏林影展的市場展看到這部描述芬蘭國寶級同志藝術家的傳記電影,描述他如何在二次大戰後在社會對同志的打壓之下,不間斷地持續創作男體漫畫作品,進而在美國次文化圈成為傳奇的故事。整片平鋪直敘,其實放在電影的標準下成績算是四平八穩,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同志故事被聽到,這片相信所有看過的酷兒們都會被他的人生所感動、所啟發。我喜歡這片橫跨 194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的處理,一窺 20 世紀大半葉同志們爭取自身權益、努力求取生存空間的大論述。其中最令我莞爾的是電影對 80 年代的加州做出近似烏托邦的投射,對照目前美國的社會氛圍,頗為諷刺。

Image Courtesy of Neon.

Image Courtesy of Neon.
《海邊鼠輩》(Beach Rats)

而在今年日舞影展勇奪最佳導演獎的《海邊鼠輩》,是女導演伊莉薩希特曼(Eliza Hittman)的最新作品。此片風格頗為紐約獨立製片,故事描述一名布魯克林青少年法蘭奇在父親即將癌逝的夏天,與一群狐群狗黨用藥瞎混,同時面對自己喜歡男性的性慾議題等等,是一部非常殘忍的成長電影,讓人想到法國女導演  Claire Denis 的同志電影 《軍中禁戀》(Beau Travail),但又不得不佩服導演在有限的資源下勇敢完成拍攝的努力。希特曼在日舞影展的頒獎台上大聲說:「胸懷大志的女人在這國家仍是禁忌,我得獨自去抵抗這個歧視女性的大環境。好萊塢,我來了!」讓人對眾人協力改變娛樂產業充滿希望。

Image Courtesy of Protagonist Pictures.

Image Courtesy of Protagonist Pictures.
《屬於上帝的國度》(God’s Own Country)

另外一部也是在日舞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的《屬於上帝的國度》,則是我非常私心喜愛的一部作品。相信許多人看了一定會跟李安的《斷背山》拿來做比較,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超越《斷背山》格局的作品。故事雖然也是描述保守社會中同志面對自己情慾的壓抑,但是這部由法蘭西斯李(Francis Lee)執導的首部作品,不僅僅大膽描述不被允許的愛情故事,更進一步地去處理國籍、階級等各種不公的議題,再加上一個完美又有自信的收尾,相信同志們看完不止被滿足到,也會去反思整個社會所建構出來的種種莫名其妙的框架是否需要?男主角喬許歐康納(Josh O’Connor)的演技足以讓他從此星運大開。

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日常對話》(Small Talk)

而最後我得說說這部目前正在上映中的台灣電影《日常對話》。這部獲得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的作品,是導演黃惠偵橫跨 18 年的自我對話與成長。家中有個同志媽媽的她,如何藉由影像創作去面對自己的家庭與人生。導演在受訪與面對觀眾時不厭其煩地表示,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在突破那個框架,修補與媽媽之間的關係,其他什麼標籤與道德等等都已經不是她所在乎的事情了。對我而言,這片珍貴的地方在於,我觀看黃惠偵的家族故事之際,同時腦子想的其實是我自己的家庭故事。在婚姻平權吵的沸沸揚揚的今日,台灣是需要一部直指核心的勇氣之作。

朱天文在《荒人手記》最後一句:「因此書寫,仍在繼續中。」在後現代像是幾個世紀前的遙遠的今天,酷兒或是任何的少數族群(minorities)還能去「酷兒化」(queerize)什麼?這個大哉問,我想是個值得大家去身體力行的實踐課題。值得欣喜的是,這些影像創作者們前仆後繼地創作出一部部的優秀作品,還會出現在電影院或其他平台,在主流文化中被觀賞。2017 年初這些作品的出現,因此拿回詮釋權,仍在繼續中。

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Funny Balloons、Neon、Protagonist Pictures、Sony Classics.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文章。

Written By
More from 孫宗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