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彼端的聲音,接起異鄉人的漂浮與離散:《接線員》導演盧謹明專訪

《接線員》中按摩院內的情節,是每位小姐的真實經驗加總。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談起出國留學、在國外生活,不免令人有些心生嚮往——但國外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這些流浪在外懷抱夢想、追逐心底更美好未來的異鄉人們,結果卻不盡然與一開始所想望的夢想相同。回顧 2009 年金融海嘯席捲時期,英國經濟影響甚巨,國內失業率嚴重,甫畢業的留學生們更面對如冰天雪地的嚴峻就業環境。當時正在英國求學、從事錄像創作的旅英導演盧謹明,因聽聞朋友自殺身亡的故事,震驚的同時也開啟拍攝劇情長片《接線員》(The Receptionist)的想法;探討景氣蕭條的社會下,面對這樣的極端處境,異鄉人求生的困境,以及從困境裡發展出的深刻故事。

盧謹明導演作品《接線員》(The Receptionist)由紀培慧、陳湘琪主演,將於 6 月 23 日在台灣上映。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盧謹明導演作品《接線員》(The Receptionist)由紀培慧、陳湘琪主演,將於 6 月 23 日在台灣上映。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接線員》從最早的群眾募資成功,到獲得文化部與金馬創投青睞;拍攝過程花費大量時間磨合台灣、英國兩方工作團隊,盧謹明持續在兩地奔走;這部作品在今年前進米蘭影展,即將於  6/23 在台發行上映。在此,我們與盧謹明在她位於北倫敦的工作室,抓住她返台宣傳《接線員》前的空檔時間,與她聊聊從藝術創作跨進電影拍攝,以及旅居英國將近 20 年至今,審視自己面對「夢想」一詞的心境轉化。

導演盧謹明在倫敦家中接受訪談。Photography/ Tiffany.

導演盧謹明在倫敦家中接受訪談。Photography/ Tiffany.
透過電話彼端接線員的聲音,看進現實裡生存掙扎的血淋淋實境

「拍攝《接線員》的靈感來自一位朋友的死亡事件。她去世後我們其他朋友們才得知,她生前在非法按摩院當小姐,一直過著雙面人的生活。後來有機會與她先前一起工作的朋友見面,開始深入了解那不為人知的秘密世界,也才知道這些異鄉人的辛酸。我也對她們很敬佩,要能在那種人吃人的環境下生存,其實必須非常堅定。也發現那些地方有許多亞洲女孩子的足跡,包含台灣、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有的當接線員,有的就『下去做』。」訪談一開始,盧謹明便說著拍攝電影的緣由。

拍攝《接線員》的靈感來自盧謹明一位朋友的真實故事。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拍攝《接線員》的靈感來自盧謹明一位朋友的真實故事。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怎麼辦,如果我現在一天沒有賺到幾百英鎊就會覺得不踏實。」

之後,盧謹明試圖透過各種方法輾轉接觸那位朋友的同行姐妹,花了一番力氣解釋拍片的想法,希望能聽她們聊聊自己的故事。建立信任後,逐一藉著這些故事慢慢瞭解她們更多:一開始為何進入這行業、目前的處境、未來的夢想等等。有的人想擁有自己的店、想找到能結伴終身的人;然而時間一晃眼過去,許多女孩還是在那裡。踏入這行讓許多女孩習慣賺這樣的快錢,有些女孩甚至已經結婚生子,卻依然深陷如無底洞的金錢誘惑,也有人說出「怎麼辦,如果我現在一天沒有賺到幾百英鎊就會覺得不踏實。」這樣的心聲。提心吊膽地怕被身邊家人、朋友發現,被罪惡感無時無刻籠罩,許多的內在掙扎上演於心底,也上演於真實生活。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非法色情按摩院就如電影中所呈現,隱匿於普通民宅中,從外觀根本難以猜想。客人各種超乎想像、荒誕乖謬的要求,甚至施暴,被流氓追討保護費、警察掃蕩住宅;《接線員》中按摩院內的情節,是每位小姐的真實經驗加總。按摩院內從老鴇、資深小姐、年輕小姐、新來的小姐以及被視為神一般存在的客人,不同的階級族群相互壓榨剝削,映照著外在寬闊的世界,如此似曾相識。對映著由紀培慧飾演進入按摩院擔當接線生的女主角——一位前途未卜、面對經濟蕭條大環境,奮力掙扎想辦法生存下去的靈魂,相信也是許多隻身在外的異鄉人,有深刻共鳴的血淋淋實境。

《接線員》中按摩院內的情節,是每位小姐的真實經驗加總。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接線員》中按摩院內的情節,是每位小姐的真實經驗加總。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身為導演,要對任何事物保持高度好奇與興趣。」

一直對動態影像深感興趣的盧謹明,創作總圍繞著「人」。在英國求學、生活的經驗,讓她對人在異地,因地域與文化上的不同而對自我認同產生改變,有著深刻的感受;《接線員》之前的錄像作品,也多圍繞著這主題。從錄像跨進長片拍攝的異同,盧謹明說:「錄像藝術比較抽象,很多時候是強調一種狀態,一個作品就是一個藝術家的表述。你無需理會觀眾是否理解,也無需考量商業價值。但電影就得考量非常多,故事性變得很重要。我拍電影以來都在想,『觀眾是否能理解故事?是否給太多、太少?』,這些都是錄像藝術不太需要考慮的。」電影創作相對能夠表現故事、角色的複雜心理,幫助她去釐清欲探索、思考的議題,更符合目前的需求成為創作重心。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你的心遠永必須敞開,無論社會地位高低,對各種職位、類型的人(銀行家、富二代、農民、政府官員、小偷等等),都必須盡可能以同理心來對待。這樣你才能理解他們的心理世界,也才能掌握他們的苦痛、歡喜與壓力,進而指導演員讓他們在螢幕上表現出這些人物真實的一面。」

「很多事只有在深入理解後,才會看到有意思的一面,包含政治、犯罪、感情——這些發生時常讓我產生靈感。我很喜歡聽故事,無論是朋友身上的故事或傳說,都是靈感來源。所以交友廣泛很有幫助,你聽到不同的聲音,對同樣事情用不同角度觀看。只要故事動人,而自己也能說服別人,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完成這個影片,大家就會願意支持你。故事的特殊性也很重要,越特別、越沒被拍過的故事,都是吸引人的部分。」對她來說,身為一名導演最重要的,就是要對任何事物保持高度好奇與興趣。

「我很喜歡聽故事,無論是朋友身上的故事或傳說,都是靈感來源。」——盧謹明。Photography/ Tiffany.

「我很喜歡聽故事,無論是朋友身上的故事或傳說,都是靈感來源。」——盧謹明。Photography/ Tiffany.
導演與演員,共同搭起逐漸清晰的人性真實樣貌

不久前榮獲金馬獎的演員陳湘琪,更是《接線員》的一大亮點,出演片中按摩院內資深小姐莎莎一角。「這個角色很複雜,每個鏡頭都有些轉變——像一個慢慢打開的殼。剛開始包得緊緊的防衛心,後來在鏡子前的那一幕,整個人都變溫和了。」盧謹明描述陳湘琪所飾演的角色性格。對盧謹明來說,陳湘琪是夢寐以求的人選,拍攝過程陳湘琪也像是被角色附身般,散發的強大氣場讓人難以親近;讓劇組的人、甚至與她對戲的演員 Stephen Pucci 差點無法應對。一直到劇組返台到高雄拍攝最後一場戲——片中的最後一幕,陳湘琪與導演事後提起,完工當天自己回到旅館、躺到床上看著天花板,彷彿看到有東西飄走了般。「自己目睹了陳湘琪身為一個演員的極致演出表現——湘琪邀請角色的魂進來,演員彷彿蛻變成另個人。」盧謹明回顧著。

「陳湘琪的角色很複雜,每個鏡頭都有些轉變——像一個慢慢打開的殼。」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陳湘琪的角色很複雜,每個鏡頭都有些轉變——像一個慢慢打開的殼。」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而劇情長片執導的過程裡,盧謹明認為最需具備的是同理心;拍攝過程她給予演員一個情境,希望他們能將本身經驗導入,真正融入角色,帶給觀眾具真實感與說服力的演出,「自己最著重的,便是『真誠』地講故事」。探索著人性的複雜面與自身糾結,「多數情況都有很多『灰色地帶』,這才是真實的一面。人跟事情沒有非黑即白,究竟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沒有單一答案。」紀培慧在片中飾演道德潔癖的新鮮人角色緹娜,卻抵擋不住在眼前的利益誘惑;苛刻的老鴇在緹娜崩潰之時,伸出援手給予安慰——《接線員》中所聚焦的並非「絕對的惡」或「絕對的善」,每位角色各自的多面、迂迴,才是「人性」的真實樣貌。

隨年歲增長逐漸縮小的夢想,更需要不輕言放棄地堅持

從協助朋友拍片,到助理導演、副導演的慢慢磨練,想說的故事也越見清晰。而藉由時間累積與投入,面對從前的夢想,如今也能說是實現了。

「你不覺得,人愈大夢愈小嗎?」紀培慧的這句台詞,是盧謹明目前最深刻的感受。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你不覺得,人愈大夢愈小嗎?」紀培慧的這句台詞,是盧謹明目前最深刻的感受。Image Courtesy of 鏡象電影。

「你不覺得,人愈大夢愈小嗎?」

然而,電影中紀培慧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卻也是盧謹明此刻感受最深的一句話——「這應該是許多人隨時間的過往、變化,都能體會到的感覺。當我們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時,任何夢想都覺得可以實現。但是當我們踏到現實的土地上,很多夢想都突然變得遙不可及;『唉,其實我這樣也不錯啦」』、『唉,算了,想太多』。也因為這樣的態度,許多夢更不可能達成。」看見了周遭遇到很多這種狀態的人,讓盧謹明更加警惕自己,「我想做的一定要做,而且要把它做完,不然走過的路全都白走了。」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我希望我們(異鄉人)都莫忘初衷。為什麼一開始會來到異鄉?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機會?還是去學習?時間久了,我們經常就會淡忘這初衷。在現實生活壓力侵蝕之下,變得接受現狀,不願去做任何改變。但是很多時候是可以改變的,只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Photography/ Tiffany.

Photography/ Tiffany.

近日頻傳本次作品《接線員》的佳音,包含入圍米蘭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女主角紀培慧入圍最佳女主角,盧謹明也早已開始著手撰寫下一部劇本。「會和《接線員》有些相似的,都是講述一個女性、關於異鄉人的漂浮、離散,以及找尋認同的過程裡覺得自己到哪都不完整的感受」。看著自己身邊許多令人動容的堅韌女性故事,自己能以女導演的身份替女性故事多發聲,是件很棒的事。以周遭如此沈重的親身經歷作為出發,並持續看見許多人為追求夢想而繼續掙扎著,她希望透過《接線員》這部電影與觀眾喊話,「新生代一定得要繼續創作,勇於發覺周邊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說故事,且用故事的真誠一面去感動人。只要不放棄,都有走出自己一片天的機會。」她如此深信。

Photography/ Tiffany.
《接線員》電影劇照/ 鏡象電影.

 

了解更多電影《接線員》的故事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