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cissor、Shop」,書寫一篇文房工具的懷舊之情:柏林印刷工作室/文具店 Inkwell

Photography/ 林俞歡.

有時候出其不意最讓人印象深刻,而訪問、參觀 Luca Bendandi 的文具店 Inkwell,就是這樣的感覺。如果只是單純以一種參觀文具選物店的心態來寫這篇文章,對 Inkwell 與 Luca來說就有些失禮了。走進位於柏林 Neukölln 的 Inkwell,外頭玻璃窗上印著「Paper、Scissor、Shop」,提醒著每位來訪者,別忘了帶著童心與幽默進入這個充滿回憶的空間。

Luca 在義大利完成工業設計的學位後,就穿梭在歐洲,像是倫敦、米蘭等地;輾轉之間來到了柏林,覺得在這裡物價、生活、資源一切很剛好,便這樣留在這座城市了。訪問當天,Luca 才正結束於柏林 Urban Spree、名為《Riso Print Fest》的佈展活動。他匆忙放下還裝滿佈展物品的箱子,靦腆地向我們道歉。門後的空間一分為二,左半邊為 Inkwell 的商品陳設區域,以層架相隔的右半邊,則是 Luca 團隊以及其他設計師、動畫師、插畫家共同承租的辦公區域。Luca 除了負責營運 Inkwell 的日常,他的另一個身分——獨立出版 Vetro Editions 主編,更是令人充滿好奇。

Inkwell 的出現正和 Vetro Editions 脫不了關係。時間拉回幾年前,Luca 當時受出版社邀請,策畫《Stationery Fever》書籍的編輯企劃;籌備的過程裡,他與另一位編輯 John Z. Komurki 兩人花了兩年半的時間,蒐集這些市面上難尋、特別饒富趣味的文具用品。書籍出版後,留下的龐大文具因而催生了 Inkwell 店面的誕生。如果說《Staionery Fever》這本書是以靜態文字與圖片為這些曾經佔有一席之地的文具留下紀錄,那麼散落在 Inkwell 店內的文具,則是實體地體現了它們的美;這裏讓每位意外走進的客人、設計師、文具迷,有個機會去觸摸、體驗這些文具的樣貌。

.當初是怎麼找到 Inkwell 的店面空間呢?

我其實就住在附近。當時有個朋友告訴我有個空間挺適合我的,瀏覽一下這裡,價格也負擔得起,就和其他在這裡的藝術家與設計師一起分租這個空間。除了我的團隊之外,現在大約有 15 位不同職業及身分的藝術家、設計師在這空間內流動,我們等於是共同租借了這個空間,也彼此分享著工作、生活上的想法。

.Inkwell 的核心概念是什麼呢?

2015 年從 pop-up 開始,Inkwell 主要是以復甦來自過去、美麗、富有設計感的文具用品為宗旨,因此外觀和功能皆是我們所注重的標準。Inkwell 販賣各式各樣、不同款式的經典及現代書寫產品,但同時這裡不僅僅是一間店面,也是印製所、工作室,更是一個舉辦發表活動的場所。

.印製所是指?

是的,印製所。特別是「Mimeograph」和「Risograph」這兩種印刷技術。我們曾經在這裡印製過藝術品、書籍和雜誌,我們對舊時代的印製技術深深著迷;而最近剛結束的《Riso Print Fest》活動,就是在介紹「Risograph」這項技術。Inkwell 後方也有 Risograph 的機器,店內上方掛的這幾幅作品,也是透過 Risograph 技術而印製完成的。在《Risomania》這本最近推出的書裡,我們則盡可能地介紹了這幾年 Risograph 在平面設計師之間復興的一項熱潮,也介紹這項技術的背景故事、利用這項技術所完成的作品。

.剛剛提到 Inkwell 也有舉辦其他的活動。那你們有和其他藝術家的合作嗎?

與文具、出版有關的任何形式活動,都涵蓋在我們所舉辦的範圍內。俄羅斯的藝術家 Olya Bazilevich 曾經在這裡展出她的印刷作品,也有詩人、插畫家的新書發表會及座談會。我們常和不同背景、專業領域的藝術家合作,舉辦的活動也是以多元性質為出發。店裡吊掛的鉛筆模型,則是和來自紐西蘭的藝術家 Wenhui Zheng 合作的。

.這裡像是個文具寶庫,請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文具背景和故事。

德國是文具的生產大國,這裡收藏許多來自於前東德與西德時期的產品。另外義大利設計也讓我們愛不釋手,特別是 1950 年代左右的筆記本和鵝毛筆。最近我們也從墨西哥帶回非常多精緻美麗的設計產品,當然其他國家像是俄羅斯、波蘭、法國、美國也有許多經典的設計,所以我們的蒐藏是遍及全世界的。在蒐藏品項中佔了大多數的是鉛筆和自動鉛筆,像 Venus、Eagle、Dixon Ticonderoga、Hardtmuth Mephisto 這些品牌,當然,我們也絕不會錯過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鉛筆」——Eberhard Faber Mongol。面對文具幾百年來的歷史,每件產品背後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們,我們樂於研究每件物品是怎麼被創造的,而這項發明又如何影響了另一項產品的誕生——每件我們收藏的產品,都充滿了深厚的歷史故事。

.Inkwell 的收藏的確很豐富,那將店裡的這些文具賣出,身為文具蒐藏迷,你自己不感到不捨嗎?

除了店門口的皮諾丘對我來說有特殊意義之外,其他都是可出售的。其實我們並沒有庫存,架上看到的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數量。雖然考慮到收藏以來所花費的時間、年代和稀有程度,但如果都沒賣出去、沒有人喜歡、想擁有它們,我也會感到很可惜與難過的(笑)。

.從 2015 年 10 月開始的 pop-up shop 到現在,Inkwell 接觸過什麼樣類型的客人呢?

各式各樣。我遇到很多平面設計師,他們對筆記本之類的產品很有興趣。另外也有一些意外的客人,他們常常告訴我說,「這枝筆、這個橡皮擦是我童年時常用的牌子!」再重新獲得過去那個年代有過的物品,也就像再次經歷那段歲月、再次持有特殊的記憶,那種感覺是令我自己和顧客都感到喜悅的。

Luca 說,即便是我們現在看來平凡的螢光筆,在問世當時都被視為一項跨時代的發明,大幅改變了人們閱讀和學習的習慣。在電腦前工作即使方便、快速,但我們所做的任何活動其實都只是交給電腦的一項指令,這項指令只能得到平面上的畫素,而不是產生一樣「實際存在、可觸摸」的作品。而拾起文具,雙手書寫,恰恰像是重拾了與物體、物件、媒介的連結。「想像即使最後的成品是實體的,在 APP 軟體上完成所有的烹飪步驟,那是多麼沒有感情。和物品建立感情的方式,我想只有實地接觸,沒有其他的替代方式。這就是我們在 Inkwell 所嘗試、保持的。但其實我們也並非完全反對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只是希望帶給人們重回和實物接觸的那個年代,讓這樣的觀念繼續傳承,不會消失。」

Inkwell 並不以當下流行、新奇的文具為主軸,對他們來說,帶著泛黃包裝的純粹設計,反而多了一層對過去時代的緬懷及重現。或許被 Inkwell 吸引的人們,骨子裡都帶著「鄉愁」的懷舊性格,又或許是對現代數位世界的一種小小抵抗。工業革命後,量產的能力在各國經濟起飛、全球化後更顯得一般不過,近乎全世界個角落的人都能買到包裝、質地、內容完全相同的產品。但還有人對這些舊時代的產物感到興趣與珍惜嗎?看著 Luca 所經營的 Inkwell,答案是肯定的。

Inkwell
Kienitzerstr. 103, 12049 Berlin, Germany
Opening Hours: Mon-Fri/ 10:00 am-06:00 pm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