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搖擺|城市不老,音樂不死:倫敦街頭流竄的搖滾故事

1968 年 George Harrison 在 Trident Studio 裡錄製 Hey Jude。Photograph © Tony Bramweli. Image Source: Sound Techniques.

你不因為恨英國民族而寫出像〈God Save the Queen〉這樣的歌。相反地,你做這樣的歌正因為你愛他們。——Johnny Rotten, The Sex Pistols 

作為海納百川的大城市,倫敦可說是貫穿了英國當代流行音樂整個發展歷程,一個充滿個性又多元的文化搖籃;至今的英倫流行音樂更是從搖滾、嘻哈到電子、實驗音樂等等,每個領域都出現了引領創新和變革的音樂人。在這不斷發展壯大的音樂據點,走進城市的街道巷弄間,一探倫敦音樂的變革。

倫敦音樂文化的起源可以從市中心西區——Soho 的 Carnaby Street 作為起始,1960 年代時便已經名聲顯赫;這裡曾經是 the Beatles(披頭四)、the Rolling Stones(滾石)等英國搖滾界傳奇人物的聚集點,也被認為是「搖擺 60 年代」(the Swinging Sixties)的標誌之一。代表著 20 世紀 60 年代的倫敦,正因為有這種精神基奠,當時 Carnaby Street 街邊的小店風格小眾獨立,另類反叛,也算是定調了倫敦這城市的文化氛圍。

Photograph © Paul Townsend, CC BY-NC 2.0. Image Source: Flickr.

Photograph © Paul Townsend, CC BY-NC 2.0. Image Source: Flickr.

而披頭四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唱,更是選在 Carnaby Street 不遠處、訂製西服名街的 Savile Row。1969 年 1 月,the Beatles 與一同錄音的鍵盤手 Billy Preston,在自營廠牌蘋果公司總部(Apple Record)頂樓舉辦了一場即興演唱;出奇不意的屋頂演唱會,短短的 42 分鐘裡,the Beatles 演唱了 5 首(共 9 遍)歌曲,直到倫敦警察前來要他們停下。

提到 the Beatles,雖然總不免想到四位團員最後一張共同錄製的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總要在倫敦地圖上標註那聲名大噪的 Abbey Road Studios;但 Soho 區另一角落,位在 St. Anne’s Court 的 Trident Studios,卻也是倫敦音樂人的重要推手。Trident Studios 在 1968 年成立,隨性自在的錄音氛圍、為英國當時首先引進 8 軌錄音設備的錄音室,很快地在同年便吸引披頭四在此完成〈Hey Jude〉的錄製。〈Hey Jude〉裡的鋼琴可說是 Trident Studios 引以為傲之處,在 Elton John(艾爾頓強)的〈Your Song〉裡更能聽到其鋼琴錄製的迷人效果。

1968 年 George Harrison 在 Trident Studio 裡錄製〈Hey Jude〉。Photograph © Tony Bramweli. Image Source: Sound Techniques.

1968 年 George Harrison 在 Trident Studio 裡錄製 Hey Jude。Photograph © Tony Bramweli. Image Source: Sound Techniques.

陸陸續續,披頭四的 4 位團員也以各自名義在此錄製個人作品。除了他們之外,穿梭在 Trident Studios 的另一抹華麗身影則是 David Bowie。那令他在樂壇樹立風格的〈Space Oddity〉一曲,以及其後的《Hunky Dory》與極具代表性的《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專輯,便是在這裡孕育而生。

另外,Soho 區的 Bwerwick 街上也有個音樂大本營。這條街正是英搖天團 Oasis(綠洲),發行於 1995 年的經典專輯《(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封面上兩個擦身而過的人所走的街道。專輯封面之所以選在這裡拍攝,正是因為這條街上的眾多唱片行,包含 Reckless Records、Sounds of the Universe、Sister Ray 及 Phonica Records 等等知名店家,可說是唱片的挖寶庫。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Oasis, 1995. Image Source: ALL MUSIC.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Oasis, 1995. Image Source: ALL MUSIC.

而位於北倫敦的 Camden Town,如今鼎鼎大名的 Camden Market 便是龐克搖滾最具代表性的樂團 Sex Pistols(性手槍)、The Clash 等等,他們在 1976 年(同年剛好也是 Camden Market 開張)開始了征服全球樂迷的旅程。此地最具指標性、甚至可說是倫敦最具指標性的,則莫過於 Roundhouse 了。由火車站貨物存放倉改建而成的 Roundhouse,至今已邁入第三個世紀;1966 年 10 月,蛻變為音樂活動表演場地的當晚,正是由近期因 V&A Museum 策劃《Pink Floyd: Their Mortal Remains》展覽、重新回到聽眾眼前的英國樂團 Pink Floyd 出道之地。60 至 70 年代音樂場景的轉變,從嬉皮到華麗搖滾,從 The Who、The Rolling Stones、David Bowie,Roudhouse 都未曾缺席。

Pink Floyd 在 Roundhouse 開幕當晚表演。Photograph © Adam Ritchie, CC BY-NC-SA 4.0. Image Source: Roundhouse.

Pink Floyd 在 Roundhouse 開幕當晚表演。Photograph © Adam Ritchie, CC BY-NC-SA 4.0. Image Source: Roundhouse.

而 80 年代(確切來說是 1976 年)美國龐克樂團 the Ramones 在 Roundhouse 的演出,則被譽為「龐克正式降落英國」的關鍵,其帶給倫敦的衝擊,讓接下來的 The Clash、Sex Pistols 持續著龐克熱潮。如今周末市場開放的時候,從 Camden Town 地鐵站出站,依然會開始看見許多奇裝異服、精心打扮的龐克青年男女,跟著他們也就能順利地找到市場的入口,深入探索叛逆倫敦的源頭。

the Clash 的 Paul Simon、Dee Dee、Sex Pistols 的Johnny Rotten 以及 Johnny Ramone。Photograph © Danny Fields, CC BY-NC-SA 4.0. Image Source: Roundhouse.

Joey Ramone 在 Roundhouse 門外。Photograph © Danny Fields, CC BY-NC-SA 4.0. Image Source: Roundhouse.

the Clash 的 Paul Simon、Dee Dee、Sex Pistols 的Johnny Rotten 以及 Johnny Ramone。Photograph © Danny Fields, CC BY-NC-SA 4.0. Image Source: Roundhouse.
Joey Ramone 在 Roundhouse 門外。Photograph © Danny Fields, CC BY-NC-SA 4.0. Image Source: Roundhouse.

Camden Town 往東邊過去,來到 Islington,延著 Upper Street 一路上便有大大小小的音樂表演空間,從 Suede、Muse、Oasis 等知名樂團都曾表演、造訪過的 The Garage,再到地下樂團熱愛的 The Lexington、教堂改建而成的 Union Chapel 都座落於此。Pink Floyd 當年也在這區附近的 Britannia Row 上設立了錄音工作室 Britannia Row Studio。1977 年的專輯《Animals》與後續《The Wall》部分的作品,皆是在這裡完成。打著樂團本身的響亮名號,Britannia Row Studio 自然是眾星雲集,Björk、James Blunt 到 New Order 的身影,都曾出現在此地。1990 年代,錄音室搬遷到 Fulham 區;而如今舊址在前錄音室 manager 的打造下,這裡已轉變成工業風格的小公寓。

Britannia Row. image Source: Britannia Row Studios.
Britannia Row. image Source: Britannia Row Studios.

來到夏末的倫敦城市角落,當然少不了音樂節活動,各公園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音樂盛典,隨旋律的搖擺總適合搭上陽光與啤酒。在東倫敦美麗的 Victoria Park,年年舉辦的 Field Day Festival,雖然今年剛進行到第 10 屆,卻已經被視為目前英國最好的電子音樂節之一,它的宗旨更專注挖掘當前還處在地下的小眾潛力音樂人。舞台全以巨型帳篷搭起,原本出於對倫敦多變天氣的考量,讓聽眾即便雨天也能享受音樂,卻意外成為 Field Day Festival 獨有的風景。和需要自帶雨衣雨鞋、扛著帳篷跋山涉水前往的 Glastonbury 音樂節比起來,Field Day 可以說是一場極為舒服的夏日音樂節;不僅位在倫敦市中心的地利之便,大大省去了享受音樂的同時,還要琢磨如何安頓自己的煩惱,是倫敦夏天必去的音樂活動之一。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Samantha Milligan.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Max Miechowski.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Carolina Faruolo.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Samantha Milligan.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Andrew Whitton.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Samantha Milligan.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Max Miechowski.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Carolina Faruolo.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Samantha Milligan.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Field Day 2017. Photograph © Andrew Whitton. Image Source: Field Day Festival Facebook.

倫敦街頭,留下了無數世界流行音樂史上,里程碑般的故事與傳奇,也難以用以上提及的音樂人概括。但總歸來說,「城市不老,音樂不死」的最佳代表,當屬倫敦這座城市了。

經典搖滾英倫代表: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The Yardbirds
龐克搖滾英倫代表:The Clash、Sex Pistols、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華麗搖滾英倫代表:David Bowie、the Queen、Roxy Music
另類搖滾(Brit-pop)英倫代表:Blur、Oasis、Placebo、Suede
英倫流行音樂代表:Adele、Sam Smith、James Blake
電子音樂英倫代表:Goldfrapp、Hot Chip、Pet Shop Boys

同場加映:🇬🇧英倫文化體驗日🇬🇧

慶祝中華航空倫敦直飛航線重啟,中華航空與台北野餐俱樂部將在華山舉辦「英倫文化體驗日」!

活動時間:9/23(六),02:00 pm-08:00 pm
活動地點:華山中央藝文公園
☞英倫潮市集東西軍:紅磚道 vs. 柯芬園
☞英國馬戲鬼才導演 Timothy Yuval Lenkiewicz 驚奇表演
☞草地 Brit-Pop 舞廳電影院
🇬🇧免費入場🇬🇧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