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Moon 繞月乘客名單大猜想!他們憑什麼能得到前澤友作的月球船票?

親愛的前澤友作先生,

在距離阿波羅 11 號登月近 50 年後,地球一般公民終於迎來了奔月的機會。2023 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啓動大獵鷹火箭(BFR),實現世界上第一次私人繞月之旅。而這次繞月的 No.001 乘客,便是你——前澤先生。關於你的身份,在此借用你的一段自我介紹再適合不過了:「我在國際上是以『買下 Basquiat 的前澤』出名的,但是現在更新成『要上月球的前澤』了。」

讓我們興奮的不僅是繞月,還有 #dearMoon 計劃——你決定帶藝術家一起繞月,目標是以宇宙為舞台,用藝術維護世界和平。關於選擇標準,你給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回答:「我喜歡的藝術家。」有哪些藝術家能得到船票依然是未知數,但以下這份推薦名單,我們誠心希望你能參考看看,其中有已經被你收藏過作品的藝術家,也有你可能尚未注意到的厲害角色。他們無不在用自己的才華,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的可能,如果能夠飛上月球,相信他們將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No.002 Peter Greenaway|英國,電影導演
1-6
1-6

這趟月球之旅絕對值得拍成紀錄片,而先鋒大導 Peter Greenaway 的第一部長片《The Falls》就是一部關於飛行的奇異而龐雜的記錄,帶上這位最會拍電影的藝術家是勢在必行了。

《The Falls》海報
《The Falls》海報

繪畫科班出身的 Greenaway,擅長以作畫的思維去考慮電影的呈現方式,他如創作拼貼畫般,用實驗性的剪輯玩弄鏡頭語言,對文藝復興式的色彩、光影、構圖信手拈來。例如,他的代表作《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中豐盛的餐桌場景顯然是對名作《最後的晚餐》的重塑;而傳記電影《夜巡林布蘭》更是幀幀如畫,精心設計的燈光無限還原倫勃朗的傳奇光影。

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不僅如此,他還玩得轉高科技,創作出名為《Leonardo’s Last Supper: a Vision by Peter Greenaway》的藝術裝置,運用燈光、影像讓達文西的畫作得以「復活」,以他的獨特視角帶領觀眾重訪世界名畫。

電影《夜巡林布蘭》
電影《夜巡林布蘭》
No.003 Banksy|英國,塗鴉藝術家
2-4
2-4

最近另一個藝術頭條的「肇事者」Banksy,自然而然地與繞月藝術家聯繫在一起,前澤先生第一時間在 Twitter 表達了想和他見面的意願。

截圖自前澤友作 Twitter
截圖自前澤友作 Twitter

早前有記者問到,「要是你帶 Banksy上去,他想炸了火箭怎麼辦?」你是這麼回答的:「確實藝術家可能有一些無法預料的舉動和發言,但我認為讓他們和平共處,如果發生吵架需要仲裁,這些都將是身為主辦人的我的任務,我希望大家能有一次非常友好和愉快的旅行。」炸火箭當然是開玩笑的,號稱「藝術界恐怖分子」的 Banksy,實則是一名和平愛好者,這從他的塗鴉作品可見一斑。

Banksy 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的塗鴉

Banksy 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的塗鴉

今年,Banksy 受邀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的牆上塗鴉,作品正是以你喜愛的藝術家 Basquiat 為靈感, Banksy 在 Instagram 公佈這則消息時,不忘調皮一下——「這個地方平常倒是很喜歡清除牆上的塗鴉。」這位既會為宣揚理念製造話題、幽默感又在線的藝術家,自然是「在月球中心呼喚和平」的不二人選。

No.004 林懷民|台灣,編舞家
3-7
3-7

如果說阿姆斯壯的腳印是人類登月史上的標誌符號,那麼將林懷民的舞步搬上月球,或許將刷新這個符號的意義。曾是小說家的林懷民帶領他創立的雲門舞集,跳進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舊金山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又繼現代舞先驅 Martha Graham、Merce Cunningham、Pina Bausch 之後,抱得「舞蹈界的諾貝爾」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

舞作《流浪者之歌》

舞作《流浪者之歌》

即便經歷過排練場火災、舞團停業,但自然與天地之間就是他創作的舞台,東方的民俗、神話在雲門的舞步中蜿蜒,與西方的芭蕾、現代舞如陰陽般相融。「一個人的人生,什麼都可以被拿走,只有夢想不能。」相信白手起家的前澤先生聽到林懷民這番話,也會忍不住用力點頭的。

舞作《稻禾》

舞作《稻禾》
No.005 岡野昭仁|日本,音樂家
dearmoon project17
dearmoon project17

「在我們出生的更久更遠以前/就已經展開阿波羅計劃了不是嗎/人們是認真地想要登陸月球呢/簡直就像愛的理想一般」——寫出這首日本千禧金曲的,是搖滾樂團色情塗鴉的主唱岡野昭仁。

《阿波羅》,1999
《阿波羅》,1999

現在大家都知道,與岡野昭仁年齡相仿的前澤先生,在年輕時候是一名搖滾鼓手。你認為,玩搖滾樂的人外表看起來叛逆,做的音樂激烈又吵鬧,但歌詞的內容卻大多傳達著和平友愛的理想,這帶給了你深深的影響。有相似的經歷,有彼此認同的想法,那麼志趣相投的岡野昭仁,一定會是你旅行中的好夥伴,我們也期待他會創作出另一首太空名曲。

前澤友作的少年時代,照片來自前澤友作 Instagram。

前澤友作的少年時代,照片來自前澤友作 Instagram。
No.006 小野洋子|日本,和平活動家
dearmoon project20
dearmoon project20

說起前澤先生喜愛的和平之歌《Imagine》,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小野洋子也有一份創作的功勞。正如提到她必躲不過的 John Lennon 所說,「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無名藝術家: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1969 年 3 月 25 日藍儂夫婦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酒店,攝影 Nico Koster。

她是藝術家,也是音樂家,無論是用詩歌和繪畫組合而成的「紙上瑜伽」,還是超出常人聽覺感知的瘋狂吼叫,她的先鋒之作放在今天依然能令人瞠目結舌。這不禁讓人好奇,如果飛上月球,她會創造出什麼作品?

小野洋子演出現場,照片來自 Lenono Photo Archive
小野洋子演出現場,照片來自 Lenono Photo Archive
小野洋子演出現場,照片來自 Lenono Photo Archive
小野洋子演出現場,照片來自 Lenono Photo Archive

小野洋子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和平活動家。每年 10 月 9 日,也就是 John Lennon 的生日,她會點亮位於雷克雅未克的想象和平之塔(Imagine Peace Tower),這道以地熱供能、直射天際的光束,象徵著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有衝破雲霄的力量。不知道來自地球的和平使者,在太空上能不能看到這束和平之光?

Imagine Peace Tower
Imagine Peace Tower
No.007 Iris van Herpen|荷蘭,時裝設計師
dearmoon project26
dearmoon project26

前澤先生透露,時裝設計師也在考慮範圍中,那麼,時裝界的「未來學家」Iris van Herpen 將是你的不二人選。在經營個人品牌的十年間,這位革新者的設計始終離不開創新、未來、科技、前衛這些關鍵詞,而且,她還是將 3D 打印運用到時裝領域的先鋒人物。

Iris van Herpen: Transforming Fashion 展覽
Iris van Herpen 2018 秋冬系列
Iris van Herpen: Transforming Fashion 展覽
Iris van Herpen 2018 秋冬系列
Iris van Herpen: Transforming Fashion 展覽
Iris van Herpen: Transforming Fashion 展覽
Iris van Herpen 2018 秋冬系列
Iris van Herpen 2018 秋冬系列

我們往往以為自然是簡單純粹,科技是複雜,van Herpen 卻認為恰恰相反,大自然的智慧才是深不可測。所以細看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在科技面料之下,總能透露出汲取自大自然的紋理和形狀。在地球上被視為異星人的設計師,會不會在月球上找到共鳴?如果這回繞月的太空服需要專屬設計,那麼 van Herpen 絕對可以為你出謀劃策。

No.008 Antony Gormley|英國,雕塑家
dearmoon project32
dearmoon project32

前澤先生和藝術家 Antony Gormley 是老朋友了,不僅有收藏他的雕塑作品,去年還拜訪過他的工作室。不過推薦這位藝術家,靠的可不全是交情。不同於古典雕塑家把焦點放在人體的美感上,Gormley 更關注的是人體與其所在環境的關係。他把自己的身體翻模鑄造成人體雕塑,放置於山川或湖海間——人類誕生與最終歸眠的地方。

《Critical Mass》翻模过程,1995,摄影Elfi Tripamer © Antony Gormley
《Critical Mass》翻模过程,1995,摄影Elfi Tripamer © Antony Gormley

《Critical Mass》翻模过程,1995,摄影Elfi Tripamer © Antony Gormley

《Critical Mass》翻模过程,1995,摄影Elfi Tripamer © Antony Gormley

藝術家把他的「分身」交托給大自然,從此聽由風聲和海浪續寫它們的命運,在經年累月積沙成塔之後,又是另一段世間傳說了。順著這些「人體」的視線,我們不由得對其所在的廣袤大地、乃至無垠宇宙展開思考。試想這些雕塑被搬到月球上,回望著地球,會是怎樣一幅奇妙畫面。

 No.009 Felicia Simion|羅馬尼亞,攝影師
dearmoon project38
dearmoon project38

前澤先生的品牌有一款高科技定制緊身衣 ZOZOSUIT,如果你想在月球上拍一組大片,那麼來自羅馬尼亞的年輕攝影師 Felicia Simion 可以為你提供絕妙的點子。

前澤友作親自示範 ZOZOSUIT
前澤友作親自示範 ZOZOSUIT

Simion 在一次法國濱海小城Deauville的旅行中,或許是因為遊客身份,或許是因為創作者的敏感,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屬於那裡。

《Not From Here》,2017 © Felicia Simion

《Not From Here》,2017 © Felicia Simion
《Not From Here》,2017 © Felicia Simion
《Not From Here》,2017 © Felicia Simion
《Not From Here》,2017 © Felicia Simion
《Not From Here》,2017 © Felicia Simion

於是她躲進了毫不露出皮膚的緊身衣,對旁人而言她變得更加醒目,但對她來說,則是把本我「隱形」,讓她可以安心地穿行於小城的各個角落,給自己留下與眾不同的遊客照。身在月球上,我們顯然也是不屬於那裡的「外來者」,但這種「格格不入」,未嘗不能轉變為另一種奇妙的碰撞。

No.010 Balkrishna Doshi|印度,建築師
dearmoon project44
dearmoon project44

看到 Balkrishna Doshi 彷彿外星建築般的作品,前澤先生如果產生了移民太空的想法,請務必跟他交流看看。91 歲的 Doshi 今年拿下普利茲克建築獎,他是這趟 BFR 上年紀最大的乘客,但年齡並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他一直以孩童般純真的目光,去回應不同地方的風光和水土,創造出與自然和諧交響的建築。

印度桑珈建築師工作室,1980,照片來自 VSF

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1994,照片來自 VSF
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1994,照片來自 VSF
印度桑珈建築師工作室,1980,照片來自 VSF
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1994,照片來自 VSF
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1994,照片來自 VSF

Doshi 的建築有來自童年的記憶和生活的詩意,兼具承襲自導師勒.柯比意的功能主義,更蘊含源自家鄉印度的靈性。他堅定而天真地相信,「建築必須營造一種愉悅感。建築和生活共生共存,便值得慶祝。如果不是,便不算建築。」前澤先生不是也說過相似的話嗎——「如果成熟意味著思考和態度變得無聊透頂 ,那我更願意當個小孩。」

印度阿冉亞低造價住宅,1989,照片來自 VSF
印度齋浦爾 Vidhyadhar Nagar 總體規劃與城市設計,1984,照片來自 VSF
印度阿冉亞低造價住宅,1989,照片來自 VSF
印度齋浦爾 Vidhyadhar Nagar 總體規劃與城市設計,1984,照片來自 VSF

最近有很多藝術家已經開始向前澤先生自薦,他們的作品就是最誠摯的簡歷。不管到時候上船的是誰,我們相信,那些充滿創造力的、追求和平的聲音一定會被無限地擴散,最終可以傳送回地球人的心中。願 #dearMoon 計劃順利~

Text/ Nikki.
【此篇為 Polysh x VOICE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文與創作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