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Rachel. S
從機場或其他都道府縣往京都移動的路徑,如同一道默許更新身體的承諾,思緒沿車窗外漸趨平緩的茶色輪廓線重整,望見京都塔亭亭映著青空的霎那,新鮮的感官也悄然各就各位,通透而開放。
在千年古剎屹立不搖的京都,百歲店鋪甚至不敢言老,於是「觀看」這項本能頓時拓展出嶄新的維度,看見犬矢來時受雨露霑濡後泛出的自然漸層時,彷彿看得見房屋的年歲;包覆著典雅裝潢的富麗磚瓦充滿想像力,脫亞入歐的思潮痕跡猶布滿表面。
從 2013 年開始,每年當殘櫻不再撩動心弦,寺院塔頭、舊銀行遺跡、瀰漫大正浪漫風情的町家,乃至大政奉還的現場,十幾個場所紛紛敞開幽邃勝境,承接一年一度的《京都國際攝影節》(Kyotography),整座古都遂化為一間無邊際博物館。
「邊際(Border)形塑我們的存在也構成經驗,時而保護時而摧毀,或標記出各種形式生命的歧異 [⋯⋯] 人類的本能不僅促使我們不斷進化、迎向新的邊際,亦創造出嶄新疆域。」——《京都國際攝影節》策展人 Lucille Reyboz、仲西佑介
「邊際(Border)形塑我們的存在也構成經驗,時而保護時而摧毀,或標記出各種形式生命的歧異 [⋯⋯] 人類的本能不僅促使我們不斷進化、迎向新的邊際,亦創造出嶄新疆域。」——《京都國際攝影節》策展人 Lucille Reyboz、仲西佑介
2023 年的攝影節以「邊際線」、「邊界」為題,一段期間限定的散步路線,也隨著平時未必輕易開放的場館漸次浮現,西起西洞院通,南北約以高辻通和二條通為界,用黑底紅字標示展場位置的旗幟一路點綴巷弄,最後在高瀨川東岸悠然止步。
歷年來,場址泰半不在典型美術館雲集的東山左近,反倒散落在民生氣息濃厚的街區內,其中不乏仰賴天光,且無法讓展品直接上牆的古蹟,故每場展覽都不是脫離地方脈絡的短暫借殼,當我們漫步穿過以千年繁華為峰谷的織錦,不只觀賞飄洋過海而來的藝術作品如何落地,或思索攝影節如何以一線之姿,同時發揮縫合物質與空間、提拔新銳攝影師、拉動藝文觀光風氣、勾勒多元文化輪廓的效果,每幢不斷跟周遭環境對話並啟發城市人們的建築,更在這段交會間綻放別開生面的風景。
二條城 二之丸御殿台所、御清所|高木由利子《Parellel World》
走遍亞、非、南美、中東拍攝肖像,如今已揚名世界的攝影師高木由利子出生當時,二條城甫正式開放 12 年;此前是一段跌宕無常,歷經德川家康初建、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再到躋身 UNESCO 世界遺產之列的 400 餘年興衰。這次,古城敞開全日本現今唯一同時保存的台所(廚房)、御清所供高木展出《Parellel World》,無論是歷史價值、將展品與展館存在感拿捏得宜的策展尺度,或工藝美學層面的意義都無比豐富,恰因如此,此處幻化出的平行世界也絕對遠遠不止一組。
兩處展場所在的二之丸御殿是日本國寶,高木 40 年來細膩描繪民族常服與時尚奇裝的紀錄在此登場,以豐厚史跡對現代文明結晶,頗有相互致敬兼對照的意趣。展場設計師田根剛對應窗櫺、梁柱線條,將立台的線和面隱入深色背景,突顯平放其上的小幅作品,攝影懸置瞬間的本質一點一點串連成時間線,又乘著巨幅懸空掛軸、大片石造書台,延展成無形的面供知覺自由遨遊,連門戶半掩的庭園裡,也有數幅異國身影峙立在礫石與青松間,室內外於焉化作連綿不斷的狀態。
「田根剛為這座深刻連結往昔的空間創造了一扇門,通往我多年來身臨其境並拍下照片的平行世界。誠摯邀請各位跨過這道門,親自漫遊平行世界。」——高木由利子
「田根剛為這座深刻連結往昔的空間創造了一扇門,通往我多年來身臨其境並拍下照片的平行世界。誠摯邀請各位跨過這道門,親自漫遊平行世界。」——高木由利子
當數十年如一日的傳統服飾,與繁複文化意涵織就的霓裳共存,想像力和視線就此得到綿亙的動力,得以將作品、建築本身乃至整個人類世界承載的時間抽絲剝繭,岔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平行宇宙。
📍二條城 二之丸御殿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二条通堀川西入二条城町 541 番地
Opening Hours: Tue-Sun/ 08:45 am-04:10 pm
T: +81-604-8301
兩足院|Joana Choumali《Alba’hian》
「經久不變」不僅有一種樣貌,好比銀行建築在百年內幾番轉換用途,始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些地方的不渝,則是從一草一木到悠揚的鐘聲都自外於俗世紛擾,即使看盡祇園花街的喧鬧也未曾蒼老。
兩足院於 1358 年落成,為京都最古老佛寺「建仁寺」的塔頭(守護高僧卒塔婆的小庵),除了坐禪會以外通常不對外開放,但攝影節期間不只能飽覽獲京都府指定為名勝的優雅庭園,連北側的水月亭、臨池亭兩座茶室,亦配合象牙海岸視覺藝術家 Joana Choumali 的《Alba’hian》,若隱若現地露出難得一見的小巧方隅。
「Alba’hian」意指「曙光」,因 Choumali 日日選在拂曉之際拎起相機出門,朝曦熹微卻濃郁異常,為惺忪的世界蒙上迷霧似的幻彩。她結合拼貼、繪畫與攝影蒙太奇技法,層層薄布疊上風景,最後繡上龐然花鳥和人影,失真的比例竟擾動了靜態畫面,元素此起彼落來到眼前,宛如編織夢境或汲取記憶時的思路。
以在地材料打造的木箱裡點起了燈,難以捉摸卻迷人的作品飄浮其間,看似隨意散置在大書院內,可是若像回憶那般,在自身與事件之間稍微拉開距離後,便發現一座座木箱串成八字形的日行跡;而臨池泉迴遊式庭園一側的紗簾泛著薄曦色澤,又與蔥蘢綠意交織成另一幅勝景,一如此城的鮮明四季,時空的境界也隨光影遞嬗不止。
📍建仁寺 兩足院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大和大路通四条下 4 丁目小松町 591
Opening Hours: Mon-Sun/ 10:00 am-05:00 pm
T: +81-605-0811
京都文化博物館別館|Mabel Poblet《Where Oceans Meet》
三條通如今的人氣略遜於四條通,但過去作為連結江戶(東京)與京都的東海道西側起點,包括鎮守路口、前身為日本銀行京都分店的京都文化博物館別館在內,各色西式建物於 20 世紀前後陸續誕生,對於新時代的憧憬煉成一磚一瓦,全是昔日經貿與文化榮景的見證。
從烏丸通彎入三條通,以紅磚、白花崗岩詮釋安妮女王風格的別館外觀,被一派穩重的街景襯托得格外華麗。當自然光穿透天井,自環繞建物的纖細窗櫺縫隙湧入,在純粹以灰白、深褐兩色構成的室內勾出萬般層次,視線也不禁隨之流向四面八方。
「建築是將時代的意志轉譯成空間。」——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建築是將時代的意志轉譯成空間。」——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體現新藝術(Art Nouveau)美學的鐵雕花窈窕如蕾絲,紅磚煉造廠位於大阪,屋頂板材來自宮城縣,櫃檯基座則以岐阜大理石砌成,負責設計的日本現代建築之父辰野金吾不靠繽紛色彩營造刺激,因為凡是建材接壤處皆暗藏玄機,光這些千迴百轉的起伏就已足夠精彩。
今年,這裡運用銀行時期留下的長櫃檯和端正格局,呈現古巴藝術家 Mabel Poblet 化影像為重重碧波的《Where Oceans Meet》。呼應 Poblet 以複合式媒材重塑影像,藉此反思人類與海洋關係的手法,展場設計師 Osamu Ouchi 也打造了翡翠色的幾何狀裝置。
走上挑高的二樓,站在沿壁面而建的木造迴廊邊緣俯瞰,似島嶼也似海洋的大小裝置沐浴著自然光特有的柔和氛圍,與明治精神的餘暉形成有趣對比,觀看原建物的另一種方式遂油然而生。
📍京都文化博物館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菱屋町 48 三条通高倉西入
Opening Hours: Tue-Sun/ 10:00 am-07:30 pm
T: +81-604-8131
東福寺 光明院|Coco Capitán《Ookini》
在文藝復興思潮正如火如荼的 14 世紀末,四分之一顆地球以外,一棟名為光明寺的塔頭在京都的東山山麓上翩然落成——乍看之下,精雕細琢的佛羅倫斯作風與大和民族的陰翳之美截然不同,但經過數百年後,在寺中觀賞西班牙攝影師 Coco Capitán 的《Ookini》展時,也許是空山新雨催化了靈感,剎那間,兩地的異曲同工之妙忽然浮現:前者講究秩序、比例與古典柱式,精髓盡在誘人環顧四周的線腳、天花板或牆面等處;而後者擁有作庭大師重森三玲設計、造就寺院別名「虹之苔寺」的枯山水庭園波心庭,院舍環繞白石青苔而築,無論輕倚障子門而立、路過簷廊或在茶亭沉思,目光都深受那股游移在生死動靜間的脫俗氣息牽引。
在這樣的建築裡,空間反倒是種種細節構造衍生的留白,是一種取決於形容詞的喻體,靜憑有緣的人事物填入意義。
以大片幅底片相機捕捉青春與古老傳統的 Capitán,就在此創造了一期一會的緣分。騎著腳踏車實踐京都式生活的兩個月間,她拍下茶道技藝內斂成熟,眉宇間仍稚氣未脫的未來茶人;少年僧侶凝視鏡頭的眼神平靜而深沉;藝妓的和服也好,高中生的格紋百褶裙也好,都是反映地域特質的一種意象。
相較於千年傳統,這些身影存在的長度不過須臾,但傳統及傳承傳統的人們根植於彼此的生命中,又在因緣際會下化作平躺在榻榻米上的作品;簡單地擺幾枚小石子當紙鎮,只差沒有散落得更隨興一些,否則便是室內的迷你枯山水了,同樣與土地息息相關,同在日月交輝的清澈光景裡,激起一圈圈漣漪。
📍東福寺 光明院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本町 15 丁目 809
Opening Hours: Mon-Sun/ 07:00 am-18:00 pm
T: +81-605-0981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