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Yao.
Artwork Images Courtesy of 李曜丞.
Room Service /ˈruːm ˌsɝː.vɪs/
noun[ U ]
在自己的房(room)裡,提供專業的創作服務(service)
四方或狹長,幽闇或明亮,閃現的迷茫或靈光在心底累長,緩緩拉長房內的時光。
創作人的房收束著腦中靈感的遷旅、自我與作品的較勁拉拔,以及創作必經的孤獨日常。在腦中重建發想、在紙上反覆改寫、在畫布上來回塗抹……房裡的維度映照著思緒的流動,一次次的推敲、排練皆是深具儀式性的情感練習,在其中晾曬創作的孤寂與作品裡的天地。
歡迎走進創作人的房。
ROOM:#藝術家李曜丞
服務時間:中午開始,再看心情結束
服務內容:用創作將生活遇到的人事物轉化出來
用時間,鑿出光的弧度,依循堅石紋理的走向,大膽劈裂出每一種念想,讓靈感自顧自地成形,一次次打磨、拋光,重複自身與石的對話——日與夜,景與境,在微觀裡重新界定天與地的尺度。這岩石可以是浪,這礦石得以藍天,石磚之間闢出谷丘,也將內心的意識地景現形於眼前。在循著石縫光隙的指引,我們走進藝術家李曜丞的雕塑世界。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從小對石頭情有獨鍾,握在掌心的大岩小礫,都有故事。他喜歡散步林間、攀爬山陵,觀察地上的石頭,隨機挑拾一顆,陪著自己走一段山路。「我不會把它帶下山,只是讓它跟著我走一段路。爬山時也在與自己對話,感受每個人的步調有快有慢。」與每顆石頭的相遇、相處與分別,呼應著李曜丞自身的創作觀,是純粹的喜歡與一種陪伴;在腳步緩急的節奏裡,朝深邃走去,也向陽而行,思索不同階段的人生故事,將每個時期的處境與心緒,凝縮成一座座趨光雕塑——隆起的岩堆疊成聳高山壁,投射著對未來、生命的徬徨與孤寂,輕踏散碎光影描摹的路徑,每個當下都是一種風景。
從石的裂縫,闢出創作的一道光
李曜丞以石為媒材的創作契機,源於學生時期一堂雕塑課,要以石頭做作品。「我在工坊看見一顆被放置在角落的石頭,滿佈灰塵的表面中間有道裂痕,學長姐提醒大家那顆石頭有瑕疵,用不得。有接觸石材的人會知道,若石頭有裂痕,即使不明顯,一敲下去可能就會崩開。我想,既然它本身想要裂開,那就讓它裂開吧!就將石頭劈成兩半,用環氧樹脂灌在中間進行創作。」
.每天的開工儀式?
整理工作室。
.適合房裡創作時的氣味?
喜歡點上木質調的蠟燭。
.如何面對創作的低潮?
不會勉強自己。低潮就是讓自己調整的時間,即使當下沮喪離場,但一定會讓自己調整好心情回來。
.下半年對這房間、對自己的期許?
步調盡可能再更從容、放慢。
.每天的開工儀式?
整理工作室。
.適合房裡創作時的氣味?
喜歡點上木質調的蠟燭。
.如何面對創作的低潮?
不會勉強自己。低潮就是讓自己調整的時間,即使當下沮喪離場,但一定會讓自己調整好心情回來。
.下半年對這房間、對自己的期許?
步調盡可能再更從容、放慢。
具透光性的環氧樹脂,與剛硬的岩石形成強烈視覺對比,當岩石裂成兩半,搭配環氧樹脂的透明感,光的存在被透映出來——那並非銳利的光束,而是經一層厚度過渡、泛著溫潤光暈的微光,於景間流淌著每個當下。「攝影是我從小的興趣,某種程度也想把攝影概念放進作品,所以把攝影的本質『光』,也變成創作元素。」
光的存有,藉環氧樹脂巧妙呈現,持續滲透進石縫間,兩者緊密貼合成堅固結構,再經漫長等候任其硬化,好似把時間的流淌與凝結都傾注於作品。「我會用不同的光去測試陰影位置,從畫面判斷一顆石頭什麼比例最漂亮,以石頭的狀態再去決定環氧樹脂的使用量,拿捏兩者的面積比例。」
冷峻剛強的岩石,稜角分明的裂痕,都被環氧樹脂包覆在一方透明,若有似無的空間邊界,僅能藉光現形,碰撞出壯野遼闊的張力,而作品的生命力從縫隙,從光影,從方寸的細節裡,不斷蘊生出美的敘事。
磨造美的細節,以紋理雕琢故事
將攝影的光影概念融合進立體雕塑,李曜丞也將其融入工作室的佈局。這由老家改造的工作室,幾間房明暗分明,他在暗處以微光點綴,將作品展列起來。
其中的打磨拋光室格外顯眼,潔淨的白宛如精神的純粹,這是他將確認完比例、加工切割後的石頭,以水進行打磨拋光的地方。磨石時,為了感受石頭紋理,不得帶上手套,隨著機台不停歇的運轉聲,手慢慢向左右橫移;用機器磨完後,再接續著以手磨——這是雙手的錘鍊,也是心緒的修行。
作品裡的石頭多半來自花蓮,「在花蓮找石頭時,我往往看上的都不是擺在那裡讓人挑的主石,而是那塊大石下、被當作墊石的小石頭,這些墊石是為了讓大石塊方便取拿才置放在那。石頭壓久了,就會出現不同紋理,而它們可能已經被壓了十幾、二十幾年。」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細看李曜丞的作品面貌,這些岩石的紋理沒有消失,有的像山脈脊線,有的像雨水沖刷後的峽谷,積累了歲月留下的樣態,也保留下他口中所說的,「墊石的故事性」。而經打磨後的光滑平整之處,一如他在磨石過程中好好梳理的自己——或許他自己也成為作品的墊石,用意念撐起一座座雕塑,用台灣的石頭說故事,或者,更細微的,說著藝術家自身的故事。
凝視遠方,循光拓荒,抵達一處歸屬
明暗的光,指引腳步抵達未知的峽谷,荒的秘境在此,一抹身影穿梭在岩層與地表間,一道光隙,足以將內心的呼喊擠進,訴說經年累月的故事。許多茫然,在渴望與妥協之間;更多冒險,打算把握當下的決心,都用雕鑿來體現一切細節。
李曜丞在每件作品中,都會置放手工上漆的消光黑色小人,他認為黑色是所有顏色的合集,能投射到每個人身上,成為觀者的符號角色。那身影,可以是你我,也可以是任何人。
「我覺得人生很像爬山,有高有低。當時我的人生處境是要找一個路,我選了創作,那狀態就像身處在陰暗的峽谷,有道從地表透出、微弱的光,來自內心長出來的光。我很清楚自己想做、要做的事,即使在一片晦暗不明中迷失方向,即使光的指引並沒有很亮,但內心仍能隱約感覺,走這裡是對的。」
將心境轉化成畫面,以峽谷、洞穴描摹生活的起伏,光則是內心的聲音,也是驅使自己創作的靈光,李曜丞揉合自己對景物、對心緒的詮釋,創造出獨有的時間凝境。黑色小人行走在浩瀚地景之間,縮放觀者對大小尺度的認知,使視線完全聚焦在作品獨特的空間感。
而岩石的傾斜度,也攸關視覺的平衡性,作品不全是正置放,他也嘗試不同角度的置座,重新調度地平線與天際線。「大家口中的『平衡』,都是藏在作品裡,但我想直接展露『平衡』與『不平衡』,它是隨時會改變的。就像我們的生命中,可能隨時多一人或少一人,如何達到平衡是每天都要面對的事。」在作品裡的方寸輪廓,在景與境的交織中,包覆著對生命的壯闊省思。
「這樣面對自己內心其實超級尷尬,得把自己掏空,挖得很薄、很徹底,完全摸透、整理後,才準備走出去。但這個狀態不管是什麼年歲,都是會一直需要去面對的事。」岩脈堅實的籠罩,薄光透映的幽境之地,剪影般的小人在龐然跌宕、有高有低的地景裡,踽踽獨行,循光拓荒,去抵達一處屬於自己的歸屬或遠方。
在生活裂縫傾注明亮,趨光而行
近期剛搬遷到由老家改造而成的工作室,李曜丞重新觀看生活與週遭,一點一點堆疊出適合創作的安全堡壘,一道門,一面牆,壟斷網路訊號的干擾,置身在安靜而獨有的空間裡,與石頭對話,這是他的日常。
這裡曾經歷過 921 大地震,一些牆壁與地板留有當時造成的裂痕,「這些裂痕和我的創作很相似,所以當決定改裝成工作室時,有些地方我直接用環氧樹脂填補,就像我的作品。」裂痕、填補與拋光,李曜丞以和創作相似的熟悉手法,填起這些生活的磨耗與缺隙。
「我覺得創作是對待生活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會一直有變化,但創作並不會停止,即使媒材可能會改變,作品仍是我說話的方式。」邊說他邊專注凝視地自己作品。或許這一刻,就如同他所深信的理念,當環境與生活不斷起伏變動,但創作本心仍像一束微光曖曖閃爍,在每一道生活的裂痕縫隙間,映射一方明亮,指引自己,趨光而行。
《成為一個例子》聯展,參觀採預約制
襲園美術館|桃園市中壢區青埔九街 57 號
展期|至 2025 年 1 月 18 日
2024 ART TAIPEI
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5 號
展位|BOOTH C15 飛皇畫廊 Fei Hwang Art
展期|2024.10.24 – 10.28 11:00 – 19:00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創作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