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Rafael Soldi.
Images Courtesy of SHED Architecture & Design.
建築固然是毋庸置疑的實體存在,不過,有些引光影入室的調度手法、不著痕跡將步伐導向海灣的廊道、映射出異國文化的裝飾工藝儼然精神的通道,一整個時代的靈魂便在其中川流不息。
時間回到 50 年代末期,從戰後退伍、大學畢業到自立門戶還不到十年,建築師 Al Bumgardner 便連連贏得西雅圖美國建築學會年度住宅獎。當世界氣象一新,普吉灣的蔚藍波光無比眩目,炙手可熱的青年也追著靈光遠離塵囂,在西雅圖西部懸崖上打造出大度而豁達的住宅,三組大角度屋頂層次錯落,在扶疏樹影間闢出幽深祕境,格局瀟灑中不失細膩,為光芒萬丈的時代留下一幢見證。

65 年倏忽即逝,絕景燦爛依舊,世紀中期現代主義(Mid-century modern)經典歸經典,卻也難免不再現代。幸好,西雅圖建築界後繼有人,SHED Architecture & Design 帶著當代的生活脈絡與新鮮創意前來與歷史對話,秉持著尊重原始理念的思維,重新梳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瓦紹島、奧林匹克山脈與海灣之間,雲雀之家 (Lark House) 怡然展露更開放的新面貌。





面對劃時代的住宅建築代表作,改建翻新如一場跨時空的技藝較量,也因此激發出一般新屋罕見的深度。穿過嶄新的大門與客製化迎賓木櫃,在直奔露台欣賞灣景前,目光便先被日式落雨鏈與蒼勁松枝描繪的奇妙構圖勾住,讓眼前的海灣景致瀰漫些許東洋禪意,對風格這般無拘無束的想像,也正是雲雀之屋的寫照。

露台左側的料理用餐區,正是此次翻修的重點場域,藉由拆除舊有牆面,讓廚房頓時流動起來,燉煮燒烤之間,不時湧現海的氣息。

換下色澤深暖的櫃門,新登場的竹色櫥櫃令人眼睛一亮,撤除把手、將吊燈與抽油煙機的形狀與梁柱統一後,整體質感和輪廓都顯得輕盈俐落許多。選自義大利卡拉卡塔金大理石的流理檯,對比著洋溢華麗西班牙風情的黑紋大理石中島,在新鋪的白橡木地板調和下,每一道天然紋理的存在感即使再強烈,視覺效果也毫不突兀。








露台另一側通往色彩繽紛的客廳,舌槽拼接式天花板跳脫單調的印象,紐約燈飾品牌 RBW 的五球吊燈線條又凌亂得恰到好處,視線順著繞一圈,落到下方大膽撞色、可隨意疊放的 Roche Bobois 麻將沙發,藝術家 Anne Siems 懸掛於牆面的畫作《SHINE 2》與摩洛哥地毯相映成趣,替空間定調出奔放、強烈的個性。部份磚牆保留下粗獷氣息,原與主臥室共用的雙面壁爐,如今則在內側覆上黑色釉面磚,讓整體空間畫面更協調,也替主臥保有更完好的隱私。





設計團隊調動主臥入口、另闢蹊徑,將步入式更衣間作為進入睡房的緩衝區,動線拉長後除了增添隱密感,也在最講究放鬆的私密天地與日常瑣事間,巧妙地形成一段過渡地帶。而建築另一側的兒童房,也在床後方增加一更衣室,讓空間能被更充分運用。






從地磚、燈具、畫作到壁紙,屋內無論是選材或裝飾都極具巧思。譬如玄關旁的化妝室內暗藏華麗優雅的壁紙,主臥浴室地面則以黑白與木色營造內斂氛圍,而兒童房旁舊有的兩間衛浴,重新改建為寬敞的單間,日光自天窗撒入,照射在刻意不對花的裝飾地磚,白紋在黑底上隨機躍動,把通常不是主角的盥洗空間化為趣味盎然的伸展台。中央閣樓則成了一片靈活的留白,室內可供小孩玩耍,對外則化為樞紐,連結起雲雀之家的兩翼,在外觀上軒昂迎景,轉過一面又顯得深藏若虛,以凝望遠方的姿態守護著一家人。












在延續原材質調性、保留開闊並廣納自然光的前提下,重生後的雲雀之家與周遭景觀連結得更為深刻。翻新並不意味著抹除歲月,更像是一磚一瓦砌成默契,舉起原建築師引以為傲的設計理念後遙遙致意,一轉身,就朝下一輪世紀翩然揚翅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