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藝術刊物愛好者,最期待的莫過於在市集一類的場合遇上驚喜;即便已經參加過 Art Book Fair 好幾次,仍能像第一次參與一般,沒有窮盡地探索。幸運的話,或許還能和創作者聊上幾句,每次都會忍不住想撬開他們的腦袋,看看裡頭到底怎麼長,才能做出這些令人驚呼的創意。
Image courtesy of 草率季.

這樣的畫面也出現在今年藝術刊物市集「草率季 Art Book Fair & More」現場。去年在空場舉辦第一屆的草率季(回顧 2016 草率季.海綿做的),除了集合國內外的藝術刊物,還邀請藝術家與各攤主,依據主題「海綿」佈置攤位與創作裝置,拓展讀者的視覺感官體驗。今年擴大規模移到松菸舉辦,延續去年特色,攤主們無不絞盡腦汁從主題「藥草」發想、設計攤位,甚至帶上創作的裝置——如果逛到一半看到路中間有像柱子、大樹的藝術裝置,別懷疑,那全都是攤主們的作品!
1-4/ images courtesy of 草率季. 5-6/ photographed by 史比野塔.






既然此次草率季以「藥草」為題,那麼就不免俗以「抓藥」的方式介紹幾款處方(刊物),雖然不保證藥到病除,但絕對值得一試!
Image courtesy of 草率季.

症狀:身為貓奴,我很抱歉
💉 處方:攝影集《結界》


在日本有個特殊的傳統習俗:以寶特瓶裝水放置路邊驅趕野貓。雖然隨著時代演進、科技進步,這些民俗習慣已經逐漸式微,但在日本的鄉下地方仍能看到這樣的街景。當創作者 Jiro Ando 看到這樣的景象,他認為這些寶特瓶並不單純只是塑膠產物,而是如同壁壘般守衛家園。因此決定透過攝影將其記錄下來,並撕破攝影集呈現破爛感,呼應那些在街上風吹日曬雨淋的寶特瓶。
症狀:誰的青春不迷茫
💉 處方:攝影集《一開閘唧時候》


經由同人二次創作認識的雙人攝影組合「熊爪兩食」,在草率季帶來他們的最新創作《一開閘唧時候》原創攝影集。以「女學生」作為拍攝主題,形式上則採字卡的方式。鮮豔的色調與拼貼,呈現女學生在青春期時面對的處境。翻閱攝影集時可以發現許多空白頁穿插其中,創作者提到這樣的設計希望能讓觀者能有喘息的空間。也或許更能呼應實際意義上的青春,不會總是色彩繽紛。
症狀:不怕老梗只怕無聊
💉 處方:小誌《Zinema》


熱愛電影的香港設計師4res,希望能將電影以有趣的方式呈現,因此在工作之餘不定期出版小誌《Zinema》。目前已有七期,視覺上多半是色彩鮮豔、對比強烈的設計,然而內容同樣也經過特別設計。像是創刊號以「法國新浪潮與左岸電影」為主題,即便網路上、書本雜誌已有相當多的討論,但4res仍舊研讀資料,除了在本冊的呈現外,附帶的海報以圖表的方式整理法國新浪潮電影,別冊則是製作筆記。不論是資深電影迷或是想了解電影的新手,都能因此得到驚喜與收獲。
症狀:你不懂我
💉 處方:《Sand Magazine》


來自新加坡的獨立雜誌《Sand Magazine》,期望能成為讀者與獨立創作者之間的橋樑。因此在第一期探討獨立創作者所遭遇到的困境,第二期則是著重在推動他們前進的動力。雜誌的編輯提到,與台灣相比,新加坡的藝術創作相對單一,常常是現在流行某種藝術類別,所有人便瘋狂投入。在這樣的環境下,獨立創作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為什麼他們會想要這麼做?編輯說,看完雜誌後或許不會認同,但希望這群人能夠被理解,那就足夠了。
症狀:極度厭世
💉 處方:插畫集《A POOL》


下雨厭世、停電厭世,連星期一開工都讓人感到極度厭世!如果你是重度厭世患者,別擔心,《A pool》也許能為你紓解這無奈的感覺。自稱厭世少女的創作者 Amy WanWan,以「游泳池」為創作題材,將游泳池擬人畫出其日常。雖然結局讓人意猶未盡,但絕對意味深長(嗯,你懂我意思)。採用孔版印刷的方式製作,有趣的是,這樣的做法在此次草率季中十分常見,或許可說是這次市集的一大特色。
什麼?你說你的症狀上面的處方都無法消解?那只能等明年到現場親自抓藥了!
Photography/ 史比野塔 & 草率季提供.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活動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