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的假日午後,趁著難得的冬季暖陽,自住家閒散踱步之時,目光被一整片的綠意吸引;這才發現台北大安四維巷弄間,悄悄地進駐了一處多肉植物聚合空間——有肉 Succulent & Gift(或稱 SUCCULAND)。留有抹刀痕跡的白色牆面透露著清新,上頭簡單細緻的黑色浮刻著店名。黑框玻璃門前放置了大型的仙人掌,戶外的長條木槽中,栽種了各種不同的多肉植物;有些透著鮮嫩的黃,有的凝著飽滿的翠,也許散著濃郁的綠,或者沾染了紅紫…色彩斑斕的多肉植栽牆面,為街廓帶來不同的表情。踏入室內後多元滿溢的盆栽與盆器帶來驚喜,引人駐足於此消磨好些時光。來過幾次後,不禁對這個寫著有趣店名的聚合空間、以及其背後的經營者感到好奇,趁著這次採訪才有更加了解的機會。
因為喜愛而展開了全台探訪,因為投入後才發現了需求
一開始起源於 Samantha、信雄及 GreenPin(後簡稱GP)三個好友對多肉植物的共同興趣。GP 大約四年多前便開始研究多肉植物,透過 GP 的分享,信雄及 Samatha 也逐漸愛上外型肥厚可愛的多肉植物。而後每到假日三人即展開了「尋肉之旅」,由建國花市開始,然後是雙北地區,爾後只要有機會到外地,三人便會先上網搜尋當地有沒有特色的植栽店或苗圃,特地安排了探訪的行程,探訪完才順便到附近的旅遊景點走走。「當時我們幾乎完全是反過來在安排行程。」Samantha 笑著說。「最瘋的時候,每兩周就一定要結伴驅車到哪邊逛多肉。」信雄補充道。至於 GP,就連前陣子到日本旅遊,也不忘四處考察城市角落的多肉風景,在有肉 FB 粉絲團上與肉友(多肉植物愛好者彼此間的稱呼)分享。
他們的足跡從台北、桃園、台中、台南等,一路開展。然而他們也發覺,多肉植物在許多店家中,類似附屬的商品,只做了小區域的展示,選擇性較有限;或是,當他們千里迢迢到苗圃挑了喜愛的多肉後,會為了想再為它搭配一個合適的容器,得再到北中南各處創意市集、或另外上網採買容器。如此一來往往得耗費許多時間及路途,才能大功告成。也就是這樣的契機,讓他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個專屬於「多肉植物」的空間,能夠把這些元素都集結呢?既能滿足肉友挑選多肉植栽與搭配容器的需求,也可以讓台灣設計師的設計作品可以被看見、被觸摸感受的展示空間。有肉 Succulent & Gift 就在三人的討論與願景描繪中,逐漸成形與落實。
多肉的生命力,撫慰異鄉遊子的心
為什麼選擇多肉植物呢?這是必是許多人隊有肉的疑問。「其實從認識、喜歡、著迷、開店這段過程已有四個年頭,中間有許多人也問過我們:『為什麼選擇多肉而不是其他植物?』我們回答過各式樣的答案,像是可愛啊、療癒啊、肥肥短短、看起來很好吃諸如此類搞笑的答案。但我們自己心裡知道,是生命力這件事情!」GP 微笑地說著,「我們三人分別來自屏東、台中和新竹,都是離開家鄉到台北工作的異鄉遊子。往往當每天工作累了下班後,獨自回到租屋的一方天地,只剩自己面對的自己時,難免會有種挫敗疏離的感覺,或者會暫時失去了一點點信心與樂觀。這時候看著房裡小小的多肉植物,想著它們:一片葉子掉下來也能再長出一朵新的植株、就算是砍頭後晾乾插回土裡又繼續生長,這該是多強大的生命力呀!而後當自己在面對挫折與不愉快時,看著這樣的一隅綠意,心裡就會更加踏實!就是有一種生命自會找到出口的魔力,激勵著我們,也讓我們都被肉肉深深吸引。」聽著他們三人訴說,心中的某部分也被觸動了。
目前已有 31 個不同的台灣設計師品牌進駐有肉 Succulent & Gift,盆器材質涵蓋水泥、木頭、玻璃、陶、軟木等等。而同一材質的盆器,如水泥,也會因造型不同、攪拌方式、調配比例與製程的差別,產生不同的肌理與色彩。加上其他以書本、罐頭或模型等現有素材變化而成的容器,選擇十分多元。而以「所有多肉的需求,都可以在這裡被滿足」為原始概念,店內還有許多諸如:多肉照護書籍、造型手機殼、帆布袋、羊毛氈、飾品、擴香等周邊商品,甚至還有以仙人掌製成,翻傾搖晃可發出如流水悅耳聲響的仙人掌雨聲棒,讓來到這裡的人沉迷於探險與發掘的樂趣之中。
另外他們也與各個品牌設計師共同討論,依照不同品牌的設計品牌而開設各類不同課程,如:水泥盆創作、陶盆創作、玻璃球小行星組盆、木盒組盆等。其中幾項課程安排,讓參與者從盆器的捏塑到後期搭配種植,都能親自投入創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經驗體現,也都獲得不錯的回響。
其實有許多的服務範疇,都是後來因應需求而產生的。我們一開始想得比較單純,就是客人來這邊,可以挑選喜愛的多肉植物以及盆器,一次解決他們的需求。後來客人偶爾會拿著自家的魚缸、酒杯等容器,詢問我們能不能協助組盆?當然對我們來說,這些都是與多肉相關的,如果一件本來要被丟棄的物品,加入多肉元素後,可以成為空間中的嶄新亮點,那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後來我們也認真思考了這些服務內容。除了介質的挑選、組盆與照護建議等一般諮詢之外,偶爾也會遇到有客人衝進店裡,捧著盆栽跟我們說:『我的肉好像快死了,可以幫我看看嗎?』於是我們這邊也開始有?『多肉醫生』或『多肉急診室』這樣的機能服務。
「挑戰一直都在,大家的肯定與回應是支持我們的最大成就」
說到成立至今所面臨的困難瓶頸,負責與設計師接洽的信雄感受最深,他說:「所有的事情,我們三個都會一起討論解決,但彼此的分工不同,當然自己也希望能把自己所負責的部分做好,以免另外兩位夥伴擔憂。」「現在回想,初期在與設計師聯繫,洽談合作品牌那陣子,壓力真的很大!因為三人對多肉植物的喜愛與投入,所進行規劃的藍圖當然朝向最佳設想方案進行著。面對好不容易找到的店址,不論空間或者戶外的平台都很符合我們的需求,但畢竟越是寬敞的空間,也越需要豐富的內容,我們雖然對於自身的理念很有信心,但面對找尋願意合作的設計品牌也仍舊惶恐。」
尤其在當時才剛租下店面要開始整修裝潢,只能以已經設計好的 Logo、空間 3D、招商計畫書等相關資料拜訪想合作的設計品牌,頻頻拜訪也頻頻被拒。「後來有合作的設計師跟我們說,當時他一度懷疑我們是詐騙集團,還在晚上特地騎了車到店址外查探,還好果然有看到三個人坐在已拆除的空屋中辦公,才覺得應該有可信度。」信雄笑著說。這樣的壓力一直到有第一家設計品牌的加入,為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後,才得以減輕。
另外從店址挑選到空間機能解決,也都是不同的挑戰。畢竟是以多肉植物為主的空間,充足的日照與通風良好是必備的,特地選了有戶外露臺位於街角的店面,且在店內加裝許多室內循環扇,都是為了要滿足適合多肉生長的空間。像這樣,每個階段所需應付的挑戰是一直都在的,而每次人與人的互動與交流,則是支持著他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偶爾當客人到店裡,發出驚呼聲,或是說:『我就是一直在找像這樣的地方!』那種得到肯定的感覺,真的就是個『爽!』」三人同時說道。GP 接著又說:「或是先前幫客人組盆,後來客人陸續發了開花的照片與他們分享,當下真的有種自己女兒嫁到好人家的心情啊!」「其實多肉植物給人好心情,我們也希望有肉 Succulent & Gift 也能傳遞這樣溫暖的感受給每個到來的人。」Samantha 說。
只要是多肉相關的,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可能
關於未來的計劃,「目前的想法有很多,都需要時間一步步地去執行,我們很慶幸開始有了其他的夥伴加入這個大家庭,可以讓我們三人有更多的時間去規劃心中的點子。」GP 難掩興奮地回答。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多肉植物相關的繁體中文版 APP,有肉希望能開創第一個,也許結合常見的多肉植物圖鑑、台灣多肉地圖、以及社群的照片分享與評論功能等。另外,還想過全台巡迴的「行動有肉餐車」,可以到各城市或者苗圃外,滿足台北以外的消費者需求。當然,能和更多的設計師能一起合作婚禮佈置、餐飲空間等等,也在有肉的規劃裡。對於目前店內的空間,三人將它提供給肉友使用,成為肉友的版聚;或因應多肉繁衍特性而產生的肉肉植物交換大會等,讓同樣喜愛多肉植物的大家可以在這此交流。目前不限制任何的想法與可能性,衷心期待更種美好在這裡發生。

採訪後記:
分享這樣一處多肉聚合空間的自己,在這次訪談中也得到了不少療癒感。想起 GP 的一段話:「我們是一群很喜歡多肉的朋友,想讓更多人知道他的美好。生命有強壯有枯萎終止的時候,肉肉也有,所以即使你的肉肉帶回家去有一些傷心難過的事(離你而去、爛葉)之類,那也沒關係啊!打電動都要花好多時間好多補習費才會變成高手,種多肉也沒有一步登頂的好方法,每年夏天收了上百個空盆、卻再秋天繼續買繼續玩,記住每一次他們死掉的原因(渴死、爛死、悶死等⋯⋯),我知道我們自己都還在學習,如果你有更多經驗值歡迎來與我們分享聊聊。」
此篇也獻給,每次挫敗又再站起的你我。
有肉 Succulent & Gift
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 76 巷 19 號 1 樓
T: 02-2701-7257
Opening Hours: 11:00 -21:00
Photography/ Jacqueline unless stated.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