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程師,建築、設計與科技發展的幕後無名英雄:V&A《工程季節》展覽

Exhibition on Ove Arup and installation by Achim Menges with Jan Knippers

我們經常推崇設計師跳耀的想像力以及看似無窮的創造力,然而,卻很少思考作品背後,最終打造出實體建築物的功臣們又是誰?工程師在各個領域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卻沒有設計師們的光環。這次,英國著名的藝術設計博物館 V&A,在暑期的熱門檔期中,推出《工程季節》(Engineering Season)展覽活動,聚焦「工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經常被認為默默與宅宅的工程師們,其實是將生活中各種設計化為具體,打造生活空間與推進科技工具進展的無名英雄。

 

工程世界(Engineering the World)展場一隅。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DSCF3450
工程世界(Engineering the World)展出的各式工程師手稿與藍圖。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結構工程師出現在建築領域,其實是很晚的事情。多數的古代工程建造中,設計者並沒有明顯地區分自己是在設計建築或結構;但隨著現代建築技術不斷推進,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的分工與合作,已成為實現建築的標準模式。這次展覽主打的《工程世界》(Engineering the World),便是傳奇結構大師——Ove Arup 逝世三十年以來的首次回顧展。以極具想像力和技術創新著稱,Ove Arup 引領著現代建築不斷成長,他的核心理念即在最初便將專案內各領域的專家,透過協同設計(Collaborative Design)以及總體設計(Total Design),成為跨領域設計的先驅,更以此確立了當今工程學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DSCF3534
《工程世界》(Engineering the World)回顧著傳奇結構工程師 Ove Arup(中)充滿創造力的生涯。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DSCF3390
Ove Arup 推崇著建築師與工程師的跨領域合作。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這次展覽也看到了許多首次曝光的珍貴藍圖、手稿與模型。雪梨歌劇院可以說是 Arup 生前最具代表性的結構作品。這個由丹麥建築大師 Jorn Utzon 據說因為剝橘子,看見一瓣一瓣形狀所獲得設計靈感的複雜結構,也讓 Arup 跨時代地成為第一位使用電腦協助營造工程運算的人。這台足足有兩台冰箱大的 Ferranti Pegasus 真空管電腦,節省了換算長達十年的人工運算力,想想省了多少張計算紙與解救了多少腦細胞!而現在,不論多複雜的建築(像是 Zaha Hadid 手下的龐大曲面線條都是由 Arup 集團經手營建的),都能借助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甚至是 Arup 內部研發的模擬技術來完成。

 

DSCF3433
雪梨歌劇院的設計靈感來自剝開一辦一辦的橘子。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DSCF3423
雪梨歌劇院建築師 Jørn Utzon(右)與結構工程師 Ove Arup(左)一同切磋。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DSCF3430
雪梨歌劇院劃時代的設計與結構。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Engineering the World - installation photography 14/06/2016
雪梨歌劇院可堪稱 Ove Arup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值得一提是,Arup 集團自 1946 年成立以來,如今已成為有著超過 12,000 名規劃、設計、工程和顧問專業人員,提供設計、工程等建築環境相關領域的顧問服務。展場內也可以看到幾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如 SolarLeaf(光和葉能)幕墻系統,便是以水缸打造建築外牆,於其中養殖綠藻進行光合作用,替大樓製造熱能源。另外,還有 WikiHouse(維基房屋),全世界第一個透過開放來源,讓大眾可以自由下載,透過 3D 列印自行組裝的節能房屋,以及能模擬建築空間內各式聲響的 SoundLab(聲音實驗室)等。

 

DSCF3504
Ove Arup 生前所使用的粉色 Ferranti Pegasus 真空電腦。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DSCF3465
台灣許多讀者應該都曾造訪過的日本關西空港,也是出自 Arup 公司的工程營建。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ZakGroup-Kahlen-Arup-08-int
Arup 公司在他身後,依然承襲著其創新創意的精神,圖為 SolarLeaf(光和葉能)幕墻系統,透過綠藻的光合作用產生熱能源。©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回顧著 Ave Orup 的工程生涯,我們看到的 Orup 不只是侷限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其個人對於建築領域所抱持的樂觀心態,及如何讓各種想法成真的過程。跨進工程領域之前,曾經就讀哲學與數學系的 Orup,更有著俏皮與富有想像力的一面。這可以從現場 Orup 本人於公司文件上的的多張塗鴉看見。也正是這樣跨越著理性與感性,Orup 對於活動在自己打造的空間中的生命,有著更多的思慮;除了建築與工程界的從業者,一般觀眾也能從中理解建築背後的「工程學」,除了對於技術的執著之外,更是展現生命力的方法與態度。

 

DSCF3531
Arup充滿想像力又逗趣的隨手塗鴉。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ZakGroup-Kahlen-Arup-02-int
原來工程的世界也可以如此充滿創意力!©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除了展覽外,另一件令人驚奇的作品也於這次工程季展期揭曉。名為《鞘翅纖維建築裝置》(Elytra Filament Pavilion)的建築裝置計畫,出自德國實驗建築師 Achim Menges 之手。「鞘翅」(Elytra)為金龜子前翅的硬殼,這座設計靈感來自大自然中的金龜子的裝置,是透過庫卡機器人(Kuka Robot)手臂,將碳纖維結構緊密織成類似鞘翅的輕型纖維結構,最終產出呈現連續波浪狀的亭子。

 

Synchronized_robots_core_less_filament_winding__ICDITKE_University_of_Stuttgart
庫卡機械手臂(Kuka Robot)手臂。©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Exhibition on Ove Arup and installation by Achim Menges with Jan Knippers
《鞘翅纖維建築裝置》(Elytra Filament Pavilion)將碳纖維結構緊密織成類似鞘翅的輕型纖維結構。©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 construction photos 09/05/2016
《鞘翅纖維建築裝置》(Elytra Filament Pavilion)建造過程。©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這件建築裝置也將會因應碳纖維結構內的感應器,搜集場內活動的人、物以及種種行為與結構的即時資料,隨著展覽時間的推進不停進行演進。前來參觀的民眾,將會有機會親眼見證場內的機械手臂建置過程。《鞘翅纖維建築裝置》可謂跨越了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學等領域的研究,呈現出建築設計和工程應用的嶄新可能性。面對著現有的技術、設計和生產既有模式,將迎接著諸多新可能性,卻也將出現許多新挑戰。讚嘆革新之餘,更是需要積極思考科技技術如何能結合人文,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

 

Elytra Filamen Pavilion 17/05/2016
V&A《鞘翅纖維建築裝置》(Elytra Filament Pavilio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DSCF3341
V&A《鞘翅纖維建築裝置》(Elytra Filament Pavilion)。 Photography/ Athena Chen
Elytra Filamen Pavilion 17/05/2016
《鞘翅纖維建築裝置》(Elytra Filament Pavilion)鳥瞰景觀。©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The Engineering Season at the V&A
18 May – 6 November 2016

 

Images Courtesy of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Part of photos by Athena Chen.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藝文文章。

More from Athena Chen

遊走虛實交錯的感官界線之間:NONOTAK 聲光裝置

光與影不間斷的流轉,冷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