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正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習慣過往步調的人們看著過去美好一點點消逝,不禁開始焦慮起來。紙本的媒介是其中之一。但人類就是如此不可思議的生物,只要懷著意念,物件也能以不同的形式繼續生存。就像近年主流市場的紙本雜誌逐漸式微,獨立刊物及 zine 反倒蓬勃發展。有人說,紙本未來將會走向「收藏」一途,繼續服務喜愛此種閱讀方式的人們。然而我想,這也許是「刊物藝術」抬頭的好時機:不再只是承載藝術,而是刊物本身就是個藝術!因此這次特別選了三個不同刊物介紹,看看編輯與藝術家們如何大顯身手!
《KING KONG》

有著如此生猛的雜誌名,《KING KONG》一出刊便受到關注。以季刊形式發行,超過 400 頁的內容包含視覺藝術、服裝設計,也有攝影師、音樂家、模特兒的涉入,每一期更有複數以上的封面供讀者選擇。散文、詩作及訪談散見於雜誌,但每一個視覺呈現都將為讀者帶來全新刺激。




受到 1970 年代藝術家團體「Guerrilla girls」對於社會議題強烈意識的反動,從而改變當下社會地景的影響,「開拓藝術與時尚的疆界」成為《KING KONG》想達到的目標,對於每一期參與的編輯或藝術家,《KING KONG》將全力支持那些已經準備好翻轉藝術定義的藝術家們,不設限他們的題材與呈現。如果你是藝術家,你不會想錯過這本「移動的藝術疆界」;如果你本身是喜歡像《Toilet paper》風格的讀者,那麼《KING KONG》絕對能滿足你對刊物的想像。
《GATHER Journal》

介紹《Gather Journal》這本食物雜誌前,想先聊聊關於「食物」這檔事。人們總說,台灣的食物很好吃。但也許就是因為它們的美味,導致我們的不重視。不僅是食品衛生安全這種物質層面的忽視,「如何料理」與「如何吃」也不被在意。更遑論提升到藝術創作及文化層次的討論。但實際上對於廚師或甜點師而言,追求的不只是口腹之慾,還有在溫度、色澤、排列上的拿捏,進而讓食物昇華,從味覺、嗅覺到視覺都能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在不同感官的刺激下,從而引發更多想像。



而《Gather Journal》絕對是食物藝術的具現。2012 年夏天創刊的《Gather Journal》,每年出刊兩次。Gather 有著「聚集」的含義,以食物作為媒介,結合不同材質,根據每期的主題創作。除了「作品說明」外,一切根源的「食譜」也少不了。像是甫剛問市的第 10 期、2017 冬季號便是以「sin」七宗罪為題,在料理上體現對於情慾、貪婪、懶惰的理解。2016 夏季號則是帶領讀者以電視、電影、音樂及代表人物 David Bowie 等分類,帶領讀者回到 1970 年代。




《ORDINARY Magazine》



《Ordinary magazine》一點也不平凡!目前已經出刊四期,每一期選定一個普通的物件,透過藝術家的巧思,讓它們擁有更多可能!首期選定塑膠刀叉,接著依序是海綿、棉花棒及襪子。整本雜誌以攝影方式呈現,發揮你的想像力,海綿可以是磚頭、棉花棒拿在指尖便是菸。而在封面上都會將該期的實體物件另外以塑膠袋的方式附上,左下角貼著「extra」字樣的貼紙,也頗有種「看似多出來,卻是不平凡關鍵」的意味!





Image Source: KING KONG & GATHER Journal & ORDINARY.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