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伊始的今年,開端便與這隻小動物相連緊密。而這本奇妙的豬之書《PIG 05049》,大概可說是今年最應景的閱讀書單;它揭示著這隻「編號 05049」、來自荷蘭的豬仔,如何讓世界運轉起來。就算你不吃豬肉,但日常裡幾乎時時刻刻都與它有關。到底我們的生活跟一隻豬有多大關係?又有多少天天碰得到的事物,卻完全想像不到它有豬的成分?人說「豬事順心」、「豬事如意」,今天一起長知識,挖掘豬仔的不思議力量,看看那些讓生活順心如意的「豬事」。
《PIG 05049》,2007. Photography/ Voicer.

在過去,豬的身體各部位都會被充分使用到,荷蘭藝術家 Christien Meindertsma 很好奇現代社會是否依然如此?於是她花了約三年的時間,追蹤「編號 05049」——這隻重達 103.7 公斤的豬,最終被拆解成生活裡大大小小的 185 件產品。Meindertsma 將這些產品收錄在《PIG 05049》,書脊上打著一個黃色的古怪玩意兒——用於證明豬「身份」的耳標,封底印著一枚檢疫章,封面的用色則是豬的膚色,裝幀還用到了豬的骨膠。
《PIG 05049》,2007. Photography/ Voicer.

① 徹底不吃豬?這些美味會讓你再三考慮!
各式各樣的加工食品,從麵包、蛋糕、果汁甚至到葡萄酒,都有可能含有豬的成分在裡面。





你可能會很訝異,我們以為會被清除掉的豬毛,其實也用另一種方式被我們吃進肚!讓吐司、麵包蓬鬆柔軟的,正是從豬毛裡得來的蛋白質;而從豬皮與豬骨內的蛋白質提煉而出的明膠,則被大量運用在各式食品尤其甜食,創造出滑順口感。在一些葡萄酒的製作過程中,也會使用明膠作為澄清劑,與酒中的單寧、苦味質作用,吸收釀造過程裡的雜質。就算你不嗜吃甜食也不喝酒,但明膠也是用作為軟膠囊,還是很有可能在吃營養補充品如魚油的時候,也把豬的一小部分吃進去了。






② 天天用得到的「豬事」|原來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
除了豬肉,豬的身上還有許多部位被分解成看不見、嚐不出的模樣,悄悄溜進生活裡,其中最難想像的大概是豬血了。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血紅素被用來運送氧氣到身體各部位——近期有間香菸公司,便以豬血中的血紅蛋白製作成香菸濾嘴。被磨成骨灰狀或提取出骨膠的豬骨,更造就了各種生活用品;從強化骨瓷雕像並賦予透明度的光澤感、工藝師傅使用的磨砂紙、建設用的混凝土,再到鋁模上的保護層…甚至在德國,豬骨骨灰被用來製作成火車的制動器。另外,豬骨內的豬骨脂被提煉為脂肪酸後,更造就了肥皂、牙膏等身體清潔用品,甚至被運用在油漆與顏料之中增添光澤。












③ 令人想像不到的狠角色|進攻各個領域發光發熱
從吃食到日常用品,豬仔甚至在我們完全不能想像的地方也是個「狠角色」。除了豬雜能作為再生能源之外,豬製成的明膠也能把火藥填塞到子彈裡,從玩具漆彈到炸藥都會使用;而豬心除了煮湯,其心臟瓣膜也能被鑲嵌在記憶金屬支架,打造成人工心臟瓣膜——不僅有可能奪去生命,還可以拯救生命!






藉由《PIG 05049》一書,Meindertsma 向大眾揭示了這隻豬仔作為單一資源,如何在人類生活裡提供各種需求。而 Meindertsma 也並非只對豬情有獨鍾,她還追蹤過特定的羊群,記錄下羊毛變成毛衣的過程。大同小異的羊毛,經過同樣的工藝處理,最終卻誕生出不同特色的毛衣。
《One Sheep Sweater》,2010.

而除了動物之外,植物也是她研究的對象。曾想過同一片草原上的草,其實是不同的嗎?Meindertsma 在 2011 年接受美國環保慈善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邀請,在靠近芝加哥的 Nachusa 草原發掘出 49 種不同的草;仿若將書頁也化身為草原一般,最後完成了一本 49 頁的「草皮書」——《49 Prarie Plants》。
我嘗試揭開那些在工業化社會裡,已與多數現代人遙遠的製作過程,並希望能鼓勵大家更深入理解那些圍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原料與商品。
《49 Prarie Plants》,2011.

我嘗試揭開那些在工業化社會裡,已與多數現代人遙遠的製作過程,並希望能鼓勵大家更深入理解那些圍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原料與商品。
Meindertsma 挖掘到的這些「不思議」,都是存在了很久很久的事實,只是很多物料在製作過程中被隱形、被我們忽略了,無從得知它們是從哪兒來的、怎麼做的。這些「不知道」和「不關心」,經年累月之後造成了我們對生活的慣性思考、對真實世界認知的匱乏。不說還真忘了,大自然和人類之間的關係有多奇妙呢!
Text / Nikki @ Voicer & Alice Chan @ Polysh.
Images via Christien Meindertsma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此篇為 Polysh x VOICE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文與書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