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裡的「他」,讓 Marilyn Monroe(瑪麗蓮夢露)站在通風口,手壓白裙,抵達人類文明的性感極限;「他」替 Audrey Hepburn(奧黛麗赫本)定下優雅天真的戲路,被她沿用一生;「他」拍出 100 年裡排名第一的喜劇,21 次入圍奧斯卡,手捧 6 座小金人。可惜知道「他」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這個「他」就是 Billy Wilder。而如果你問 Billy Wilder 是誰,答案如下,可以很長。一個定義黑色電影類型的傳奇導演;一個讓「七年之癢」成為流行詞的愛情預言家;一個把喜劇推上歷史最高點的幽默大師;一個同時成就了夢露和赫本的審美奇才;一個靠好萊塢吃飯、還拿好萊塢開玩笑的叛逆頑童。
簡單點說,他是一個不該這麽快就被我們集體遺忘的創作者。
今年三月底,Billy Wilder 已經離開世界 18 年了。然而如果你耐下心看完他的電影,就會忍不住懷疑,他該不會潛伏在 2020 年窺視著我們吧?不然,為什麽今天的名人崇拜、獨立女性崛起、戀愛中的猜測試探、辦公室「社畜生存法則」、LGBTQ 酷兒群體的平權……都被他聰明地藏在了這些古早味劇情裡呢?
時光固然無情,在電影史 3D、4D、IMAX、120 幀的大浪淘沙裡,好好講故事的老電影,魅力對如今的世界來說已經奄奄一息。但我們仍然希望,透過這篇將 Billy Wilder 從 A 到 Z 的大小事深度挖掘,畢竟這位真性情的咆哮老頭與他的經典作品,值得在這個時代再多一些新影迷。
A for Awards|一台猛烈的掃獎機器
Billy 的導演生涯開始於 1940 年,直到 1966 年收山,經歷銀幕從黑白到彩色的革命,拿過 21 次奧斯卡提名,捧回 6 座小金人,其中 2 次最佳導演、3 次最佳劇本和 1 次最佳影片。
除了在數量上遙遙領先,他還常常身兼編劇。他的作品辨識度非常高——故事背景往往濃烈而戲劇化,對白卻又足夠輕鬆幽默。更厲害的是,今天的導演拍好一種類型已經謝天謝地,而他卻能在喜劇片、愛情片、戰爭片等題材之間自由穿梭跳躍。對於自己的全能,一向超敢講的老 Billy 曾經毫不謙虛地類比道:「我可沒法想像,莫內在畫風景時對自己說:『等等,我是個印象主義畫家,所以我必須這麽畫。』他就只是畫畫啊!」
B for Berlin|男孩隻身闖柏林
Billy 出生在早已解體的奧匈帝國,在維也納讀完書後成了一名記者,獨自去柏林大展拳腳。給小報寫稿很快就不能滿足他的野心,迷戀電影的他摸索著寫起了劇本。然而還沒盼到成名,希特勒的掌權便顛覆了一代年輕人的生活,Billy 也開始從巴黎到墨西哥、再到好萊塢的流亡之路。
儘管住在柏林的時間很短,但黑暗降臨前那段肆意生活的經歷,讓 Billy 擁有了好萊塢土生土長的導演羨慕不來的「抽離視角」。他的《柏林艷史》(A Foreign Affair)就把背景放在戰後一片狼藉的柏林,雖然是政治題材,卻一點都不故作深奧。大膽諷刺時局的同時,也讓眉眼孤傲、在廢墟上穿著高級時裝的 Marlene Dietrich 成為銀幕 icon。
C for Comedy|心酸喜劇之王
想拍好喜劇,你必須嚴肅。
2000 年,美國電影學會評出過去 100 年最偉大的喜劇片,Billy 的《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拿下第 1 名。要知道,這張名單上部部都是核彈級神作——比如第 3 名的《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第 8 名的《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第 16 名的《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和講述變裝故事的《熱情如火》一樣,Billy 的喜劇片總能抓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像《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裡,垂涎單身鄰居夢露的中年男子,既不甘心在碌碌無為中變老,又怕失去家庭;《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就更真實了,一個小職員為了升職,甚至把公寓獻給上司尋歡作樂,落得無家可歸的尷尬境地……這些劇情設計既讓觀眾捧腹大笑,又不僅僅是裝瘋賣傻,讓觀眾切身體會到一個普通人的心酸。
D for Darkness|硬核老爹的黑暗之心
所有天才都是瘋魔。Billy 在喜劇世界裡充滿溫柔輕挑,但一轉臉到現實題材中,又是個尖酸刻薄、不給任何人留面子的硬核老爹。
像《日落大道》(Sunset Blvd.)的片名,來自西好萊塢一條名流聚居的主街道,故事講的也是面對翻臉不認人的好萊塢,一個被淘汰的默片時代明星的怒吼。一句「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老娘還是大明星,沒落的是電影),成為打在所有製片廠臉上的一記耳光,就連投資方派拉蒙也覺得 Billy 是在拿飯碗開玩笑。
內部試映後,當時米高梅的總裁 L. B. Mayer 氣沖沖地罵道:「我們得對 Wilder 處以鞭刑,把他趕出好萊塢!這裡養育了他,他卻這樣報答我們!」巧合的是,《日落大道》上映不久,這位在默片時代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就真的黯然下台了,Billy 精準預言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E for Ernst Lubitsch|偶像的力量
有人說 Billy 尖銳幽默的風格,是「上承 Ernst Lubitsch (劉別謙),下啟 Woody Allen(伍迪.艾倫)。」,可惜作為諷刺喜劇祖師爺的劉別謙已經少有人提。這位德國史上最偉大的導演,是帶 Billy 入行的恩師,也是他的榜樣。他甚至在辦公室牆上掛著鍍金標語「How would Lubitsch do it?」(劉別謙會怎麽做?),幫自己找到創作方向。
F for Film Noir|黑色電影開拓者
《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或譯《雙重賠償》)後,Billy Wilder 是好萊塢最重要的名字。
「黑色電影」是從犯罪題材裡衍生出的分支,來自法語詞「Film Noir」。在 Billy 橫空出世之前,希區考克是多數觀眾對謀殺故事的僅有印象。但他的《雙重保險》一把抓住了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影評界的心,催生了這個日後大為流行的故事類型。
從這部開山之作起,戰後好萊塢刮起「黑色旋風」,金髮碧眼的蛇蠍美人、欲望引發的陰謀、環環相扣的城市騙局,成為一種成熟的娛樂作品。
G for Glamorous Moments|絕妙時裝時刻
但凡是時裝迷,誰會忘記 Audrey Hepburn 在《龍鳳配》(Sabrina)裡旋轉著綴滿花朵的 Givenchy 高級訂製裙,在夜色下的網球場等待男主角的橋段呢?
其實,看似性情粗獷的 Billy 對時裝之美相當敏感。在他的電影裡,女主角們層出不窮的獨特造型本身就成了一種記憶點。總是大膽展現身材的夢露,怎麽耀眼怎麽穿;《愛瑪姑娘》(Irma la Douce)裡巴黎女孩 Emma 則叼著煙、穿綠絲襪,像個謎一樣讓人琢磨不透;而在《大人與小孩》(The Major and the Minor)裡,成年女主角為了騙車站賣給自己一張兒童票,裝成 12 歲小學生也毫無違和感……
衣著與配飾看似只是淺薄的道具,卻在 Billy 的鏡頭語言中發揮了替角色說話的功能,卻不喧賓奪主,並在無形中推動故事發展。
H for Hollywood|對好萊塢又愛又恨
「Billy 滿腦子都是刀片。」——William Holden
剛到好萊塢時,Billy 只有一張臨時簽證,只會 300 個英文單詞。這座夢工廠成就他的奇跡,也讓他看到利益面前的陰暗真相。而他骨子裡的憤世嫉俗,就是好萊塢一個時代的縮影。
除了在片中影射拙劣眾生相,戲外他連自己作品《失去的週末》(The Lost Weekend)的男主角也不放過,談起 Ray Milland 靠此片拿到奧斯卡影帝,他的直白有點殘酷:「絕對不值得頒獎給他。」
對好萊塢體系偏袒刻意「飆演技」的人,他也口無遮攔、毫不留情:「想得獎就得演殘疾人或是弱智。他們不會注意辛辛苦苦、演得舉重若輕的人。」遺憾的是,這種現象直到今天也還是存在。
I for Interview|難聊天王
對媒體來說,採訪時的 Billy 是個令記者聞風喪膽的「難聊天王」。比如曾有人問:「你入行時歐洲彌漫著反猶情緒,身為在這種環境裡長大的猶太人,這是否造成了你對生命的悲觀?」
他反嗆:「只有美國人才悲觀。」
J for Journalist|最放不下的職業
壞新聞最暢銷,因為好消息不算新聞。
Billy 電影中出現最多的職業,就是他的老本行小報記者,其中最尖銳深刻、寓意深遠的一部當屬《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故事中一個浪蕩記者,把礦難事故變成連載大新聞,吸引了全國讀者像春遊一樣湧向現場參觀、加油,甚至在礦山旁開起了飲料站和遊樂場,結果在浩浩蕩蕩的「營救表演」後,被困在地下的礦工還是死了。
內容諷刺著唯利是圖的新聞機制,不禁讓人聯想到,如今世道裡許多為了流量或巨大利益而做出的瘋狂舉動或不實宣傳。這部電影雖在今天有了一個相對公正的評分,當年票房卻遭遇慘敗。Billy 甩在媒體臉上的一記耳光,被惱羞成怒的媒體們還了回去,此後他幾乎一生都沒再碰過黑色電影題材。
K for Killed|謀殺情結
《日落大道》的開頭設計,直到今天看來還是相當前衛:把被謀殺後扔在泳池裡的男主角作為第一人稱視角,陪著觀眾一起逐步揭開所有懸念。這種讓死者擔任全片敘述者的手法,狡猾地撩撥著人的好奇心,被無數電影致敬模仿,像是《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和影集《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
L for Lounge Chair|啟發經典設計
大名鼎鼎的工業設計師夫妻檔 Charles and Ray Eames,最經典的作品就是具代表性的軟墊躺椅(The Eames Soft Pad Chaise),而它其實是為 Billy 設計的。
初到洛杉磯時,默默無名的他們給米高梅電影公司做佈景家具,因此結識了 Billy,《熱情如火》和《公寓春光》裡便出現了他們的設計。
後來 Billy 在外拍片,每天下午躺在鋸木架之間的狹窄木板上打盹,竟然覺得挺舒服的。回到好萊塢後,Billy 打電話給 Charles Eames,想為辦公室添置類似的東西。於是,一把留名現代設計史的椅子的雛形誕生了。
M for Marilyn Monroe|相愛相殺
攝影機和 Marilyn Monroe 之間,有一種曖昧關係。
他和 Marilyn Monroe 的合作,既是彼此各自這輩子最重要的事之一,但兩人也吵了一輩子。酷似一對分分合合的怨侶,卻又維持著單純的友誼,從未有過緋聞。拍《七年之癢》那個「史詩級性感畫面」時,穿白裙肆意傻笑的 Marilyn Monroe 吸引了上千路人圍觀。為了一覽她的裙底風光,劇組人員為了爭搶控制通風開關而大打出手。
更奇妙的是,雖然他給 Marilyn Monroe 的角色大多頭腦簡單又拜金,卻被她演得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有趣,毫不令人討厭。與此同時,她愛遲到的老毛病和反覆無常的情緒,也總是讓他暴跳如雷。拍完《七年之癢》後,他曾公開發誓「絕不再和她合作了」,但很快又忍不住找她拍了《熱情如火》。Marilyn Monroe 強大的個人魅力,早已成了他的電影中不可缺少的經典元素。
N for “Nobody is Pefect”|世上無完人
這句影史上最 iconic 的台詞出自《熱情如火》,更是他的電影裡始終貫穿的主題。童年時,Billy 曾偶然發現一張讓他爸爸去家長會的邀請函,小孩的名字卻不是他。小小的他並沒有揭穿私生子的秘密,卻從此牢記,謊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於是,在《公寓春光》裡,女主角是已婚老板的情人,男主角則是一個把公寓借給老板偷歡的受氣包;甚至在處女作《大人與小孩》中,他就打著倫理擦邊球,大膽刻畫少女和上校的羅莉塔式戀情……這些充滿爭議的元素,都是「人無完人」的真實註解,從中也能聽到他的心聲——世界就是一本不堪的童話,除了調侃還能如何?
O for Off-screen|旁白的魔力
再慘的故事,Billy 也要照例安排一兩句充滿冷幽默的旁白,這是他無法磨滅的個人風格。《日落大道》中隨著被拋屍泳池的 William Holden 在水中露面,畫外音徐徐響起:「可憐的傢伙,他一直都想要個遊泳池。好吧,終於如願了。」
而在《失去的週末》裡,還有這麽一段旁白:「我覺得人生無望,於是買了把槍和一些子彈,作為 30 歲生日禮物。現在子彈還在,槍被我拿去換了威士忌。」寥寥幾句,酗酒者的無奈、掙紮和荒唐,就如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給編劇的建議裡,他也說道:「別用旁白去說觀眾已經看到的東西。使用它的最佳方式,是幫你的電影增加一個維度。」
P for Playwright|偉大編劇
我當導演,就是為了確保我的劇本不被糟蹋。
除了當導演,Billy 也是一名同樣偉大的編劇。20 歲時在柏林時,他一口氣寫過 200 多個劇本,有 21 部被拍成了電影。就連到了好萊塢開始掌鏡,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親手寫的作品。
Q for Quotes|台詞就是一切
當希區考克用畫面帶動故事時,Billy 則是一個寫對話的劇作家。
《倒扣的王牌》裡有過一句艷驚四座的「下跪會讓我的尼龍襪變形」,《公寓春光》則有一句「當你愛上已婚男人,就別抹睫毛膏了」……這些隱含深意的台詞,用遍雙關、諧音、自我嘲諷的手法,如舞台劇般考究,彌補了 Billy 並不精於影像的事實。
R for Romantic|浪漫底色
Billy 不太相信人性,卻始終相信愛情。所以,在他時不時就刻薄地懟一懟世界的同時,他的電影裡卻從來都不缺乏浪漫。《黃昏之戀》(Love in the Afternoon)裡沒談過戀愛的 Audrey Hepburn,為了讓男主角嫉妒,一口氣從職業到國籍,編造了十幾個不存在的前任;而年過五十的男主角和她遊湖、野餐、追火車、鑽到桌子底下打電話,也讓人心頭一亮。
這些感情中的任性、誤會、甜蜜和各懷鬼胎,都成了留給千禧年城市女孩電影的教科書,被一再改編和演繹。
S for Smart|處處小聰明
在各種審查制度下戴著腳銬跳舞,是以前導演便在面對的問題。當時有條荒謬的規定,吻戲不許超過 3 秒鐘。Billy 在拍《雙重保險》時就耍了把小聰明:閃過男女主角擁抱的畫面後,男主角蹺著腿坐在沙發上,女主角在補唇妝。至於中間發生了什麽?留給大家猜囉!
和製片廠「鬥智鬥勇」也是他的拿手好戲。拍《龍鳳配》時,Billy 仍然在一心打磨劇本,只好央求女主角 Audrey Hepburn 裝頭痛,把當天的拍攝時間拖延過去。
T for Teenager|殘酷青春
Billy 常常顯得很難相處,這和他殘酷的成長經歷有關。在那個黑暗時代,他的媽媽、外婆和繼父都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裡去世,他也是為了躲避納粹迫害才逃到美國的。
但他並不逃避這段記憶,反而在《戰地軍魂》(Stalag 17)裡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講述被德軍關押的美國戰俘求生的故事;無比機智、苦中作樂的男主角 William Holden,也因此成了一代女孩的理想情人。
U for Unfinished|遺憾的錯過
1990 年代初,年過八十的 Billy 為了紀念自己的猶太人身份,一度想爭取《辛德勒的名單》的改編權,作為自己最後的謝幕,可惜Steven Spielberg(史蒂芬.史匹柏)搶先了一步。
V for Vanguard|前衛精神
Billy 雖然長得很嚴肅,骨子裡其實卻是個思想前衛、敢於接納次文化的先鋒。在 1959 年的《熱情如火》裡,兩個男主角塗脂抹粉、身穿裙裝,混入女性樂團裡躲避追殺。
在保守的社會環境下,把彼時還隱藏在地下的變裝和 LGBTQ 元素搬到了台面上,無疑是充滿魄力的。日後廣受歡迎的《小姐好白》等同類喜劇,也都看得出對它的致敬。
W for Woody Allen|惺惺相惜
Billy 眾多名人粉絲中,Woody Allen(伍迪.艾倫)最特;相差十幾歲的兩個老頭,除了彼此互稱影迷,還都有 5 部電影躋身 AFI 百年百大喜劇,並列最多作品入圍的導演。Woody Allen 曾說:「《雙重保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而 Billy 也對《安妮霍爾》(Annie Hall)情有獨鐘。
X for X|Billy 的其他八卦五四三
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老狐貍」,戲外人生的有趣濃度絲毫不輸電影。
👉不知是電影預示現實,還是現實觸發了電影,和《七年之癢》一樣,Billy 的第一段婚姻真的只維持了 7 年,第二段婚姻則長達 50 年。
👉而根據他本人爆料,當初短居在柏林的時期,他也曾有過一段當舞男為生的經歷。
👉最後他沒有與愛人合葬,而是與合作數十次的御用男主角 Jack Lemmon 相鄰長眠。
Y for Young and Naive|Audrey Hepburn 的伯樂
所有號稱是「下一個 Audrey Hepburn」的女演員,都是扯淡。
從《龍鳳配》中司機的女兒,到《黃昏之戀》裡私家偵探的千金,Billy 為早期的 Audrey Hepburn 確立下一種經典角色——年輕、天真、甜美,往往愛上飽經世事的成熟男子。從繆斯到老友,他也始終對 Audrey Hepburn 讚不絕口:「她有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質,比如高貴、優雅和禮儀……上帝也會樂意親吻這張臉。」
Z for Zeugin der Anklage|法庭情節
在一頭栽進好萊塢之前,Billy 的夢想是當一名律師。心有不甘的他,在以英國偵探小說家 Agatha Christie(阿嘉莎.克莉絲蒂)原著改編的《控方證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裡,塑造出影史上最讓人難忘的律師角色——韋菲爵士,電影也在那一年橫掃了奧斯卡 6 項提名、金球獎 5 項提名。
如果再碰上無聊的晚上,就讓 Billy Wilder 陪你吧!看完任何一部你就會發現,世界看似瞬息萬變,其實和他當年的吐槽沒太大區別。這個時代的「集體創造乏力」,我們每個人都是幫兇。在不花那麽多精力在政治正確上的歲月,多得是 Billy 這樣滿腔熱血撲在自己所熱愛的事物上的人。
面對選擇不知所措時,不如就聽這個咆哮老頭的吧:「生活不會事事如願,但也不會一直糟下去,我們身在其中,愛恨盡興就好。」
Text/ Sosa.
【此篇為 Polysh x VOICE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創作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