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屋裡描繪一方春日的清透質地:小舟木之家

時代頭也不回地改變了生活質地、自然氣息和動作意義,譬如我們不再「搖下」車窗;時尚畫報總先於氣象預報宣布時序的轉換;偶爾一封摻著時差而至的長信,散落成緊貼分秒的訊息;而密碼或指紋鎖的數位音,也逐漸取代了暗示返家的叮噹聲響。

當便利化為難以名狀的疏離,橫亙在我們與分明共存、卻感覺不到「共生」溫度的日常之間,一幢名為「小舟木之家」(小舟木の家)的住宅,於日本滋賀縣近江八幡市應運而生。融合門戶裡外的設計與其說是復歸於古老的居住型態,不如說根本抽離了所謂型態,直接從土地上捧起流質的生活所需,凝結成擁有房屋形貌的剔透空間,對物我關係的思索遂油然而生。

位處內陸的滋賀縣有 1/6 皆屬於全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其中近江八幡市落在湖東地區,坐擁豐富的古城遺跡和水鄉美名。市內的小船木町自 2000 年初開始計畫打造一座小舟木生態村,從聯合學者凝聚問題意識開始,到訂定「生態村憲章」納入對個體生命與地球未來的關懷,一步步規劃出一座致力於協調、解決環境及社會問題的村落。

2012 年 3 月,由 ALTS Design Office 設計的小舟木之家在生態村內落成,成為一家四口迎接新生活的起點。這幢 38.3 坪的木造樓中樓外觀方正,淺灰白色立面上鑲著四格大窗與頂端成拱形的木門,彷彿每個人兒時首度嘗試畫房子時,都曾勾勒過的純真形狀。

推開大門走入家中,日式建築特有的「土間」(どま)不僅保留傳統上區隔內外的作用,也用恰到好處的建材搭配出實用機能,構成一塊既能送往迎來也可供遊憩的空曠介質。大面積白牆襯托著木質傢俱、桌椅、門板、樓梯乃至空橋,生長在石礫地面而非盆栽內的窈窕植栽緊鄰起居室,令人錯覺依然身在綠意盎然的來途上。踩在刻意留下刷具筆觸的泥地上,觸目所及的清淡配色盡皆屬於大自然,細膩有致、毫不偏袒任何一個季節。漾著水氣的窗櫺、顏色漸濃的葉片、日夜交會的時刻……無論身在哪個角落,總能感受到四季遞嬗的小巧線索紛紛穿過通透的廊道,將屋子化為陪伴家庭靜靜呼吸的有機體。

因為不想蓋出宛如密封箱子的家屋,ALTS Design Office 善用物件、材質特性和窗戶配置,將這些元素融入小舟木之家裡外的景致;溫煦的陽光暢行無阻地傾瀉而入,均勻映照適合閱讀的一樓客廳、打通的餐廳與廚房,還有位於二樓的書房與兒童房,曬得木地板如奶油般煥發柔和迷人的色澤,遮風蔽雨的界線也就此消融在清香中。當房屋的存在感淡化,與萬物韻律並肩前行的氛圍反而更濃烈。

特別的是,在風格極簡的小舟木之家中,輕薄的白色布幔其實是個重要角色,發揮布料能自由設定尺寸與垂掛位置的特性,一方面作窗簾之用,緩和日光強度並保留室內的隱私,另一方面則可以調度空間,舉重若輕地改造格局之餘,也提醒我們:擁有一間房子,其實意味著獲得盛裝流動生活的容器。

小舟木之家輕輕挪開人類居住需求和自然界之間的對立關係,藉設計喚回重視土地的老派性靈,再注入現代化氣質,創造出圓滿地連結今昔與內外的宜人所在。在必須更努力才能完善兼顧環保與發展的時代裡,將「家」的形體與概念重塑成一幢貼合生態脈絡、能靈活順應需求的有機體看似難得,但其實不如想像中艱難。

Photography/ Yuta Yamada.
Images Courtesy of ALTS Design Office.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