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Yao.
Artwork Images Courtesy of Hong Yong Xin.
Room Service /ˈruːm ˌsɝː.vɪs/
noun[ U ]
在自己的房(room)裡,提供專業的創作服務(service)
四方或狹長,幽闇或明亮,閃現的迷茫或靈光在心底累長,緩緩拉長房內的時光。
創作人的房收束著腦中靈感的遷旅、自我與作品的較勁拉拔,以及創作必經的孤獨日常。在腦中重建發想、在紙上反覆改寫、在畫布上來回塗抹……房裡的維度映照著思緒的流動,一次次的推敲、排練皆是深具儀式性的情感練習,在其中晾曬創作的孤寂與作品裡的天地。
歡迎走進創作人的房。

ROOM:#藝術家洪永欣
服務時間:21:00 到清晨
服務內容:像烘培師在房裡烤麵包,用顏料、濕度、溫度調配料,再靜待時間發酵
一隻蝶起伏於立體的狂野,細緻如繡卻也磅礴如山;一副牙彷彿要衝破慾望的疆界,睜著眼、俯著身,張揚著原始的動物本能;又或是隨一絲絲垂散的髮流、一道若有似無卻別具深意的目光,勾勒出當代女性的自身觀看。

藝術家洪永欣反覆端凝時間,將目光望向遠古,再落筆繪於如今。以仿古壁畫與裝飾元素,任憑斑駁的敘事重現,允許筆墨漬痕、翅的殘損、星芒的竄動或斑紋圖騰的閃爍,召喚出充滿張力的靈動生物,創造出鋪寫寓言般的起承轉合——畫作袒露的,是她的生態性,她的觀物論,她的內心戲;而細膩的筆觸與光影,則帶領觀者穿引藝術與歷史的融匯,將已然風化的神話色澤解語。
用畫筆填色生活的書頁
一杯熱拿鐵,點燃一根線香,習慣揉著雙眼在深夜裡一志傾注,洪永欣會盤起髮絲,從晚上九點開始創作到早晨,隨著靈感的河流,沈浸於時間的刻度。選紙,擬稿,調配礦彩,貼箔,因反覆摹寫而動,也因躊躇於畫面而靜,神情猶如作品裡的動物般,自有性情和堅定所指。


.每天的開工儀式?
泡杯熱拿鐵,點上線香。
.提供「Room Service」之後才養成的習慣?
點線香,會讓我專注續航力增加。
.到了一天的休業時間,會做什麼呢?
打電動、玩恐怖遊戲。
.下半年對自己在這間房的期許?
希望工作室可以維持更乾淨。






.每天的開工儀式?
泡杯熱拿鐵,點上線香。
.提供「Room Service」之後才養成的習慣?
點線香,會讓我專注續航力增加。
.到了一天的休業時間,會做什麼呢?
打電動、玩恐怖遊戲。
.下半年對自己在這間房的期許?
希望工作室可以維持更乾淨。





工作室陳列著創作的日常,層層前後疊放的作品互相倚靠,隨手記下的想法被謄寫在黑板牆上,纖細筆跡落於視線可見的地方——創作是撐起她生活的一座山,書籍也是。











「靈感有很多是來自生活與閱讀。因為讀了許多藝術史、自然史、地理史以及動物的文本、書籍,自然而然激起我畫相關主題的興趣。」像是受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諷刺共產主義的《動物農莊》啟發,她以畫作詮釋出對書中社會與關係的探討,再藉層層堆疊繪製的動物,擴展著對階級、人性、情感與權力的反思。而作品《愚人船》則以 15 世紀德國作家巴斯蒂安.布蘭特的(Sebastian Brant)同名詩作為靈感,將象徵社會種種愚蠢與弊病的寓意,藉人物面孔貪婪、造謠、虛榮、醉酒或茫然的各色神態展露,而那支漆黑幽闇的船舟,則暗示著航向毀滅的深淵。




這些自書籍與閱讀獲得的體悟,無論是古時人類對世界的探究、流傳至今的知識積累,或映照進自身日常的思索,都成為她筆下創作的泉源,彷彿以色彩與線條鋪寫而成的寓言,與觀者進行一場寧靜卻深刻的交談。



翩然降臨的未知騷動
在從閱讀獲得豐沛的創作靈感之前,從前洪永欣更傾向在日常裡觀探「不一樣的日常瑣事」,最初甚至以氛圍輕鬆的「生活中的女性」為題——社群上那一張張宛如當代「自畫像」的自拍,其有別於古代繪畫著重內在情感的目光,蘊含著當代女性獨特的自我觀看方式,成為她初期創作的靈感來源。


這自「凝視」啟發的一系列女性百繪,讓她思考視角的切換與對自身的定義,開始將心理學中的羅夏克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融入作品。「觀看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介入點。羅夏克墨漬測驗藉由圖形聯想,推論受測者的人格特質、情緒狀態與思考模式,呈現出每個人內在意識的多元。」
明明是人像繪畫作品,觀者卻似乎更重於將視線落向非人物的抽象圖案,「它引發觀者介入我的畫作,從中產生對話,去達到我想表現的個體內在差異性。」這樣的反饋讓洪永欣望見不一樣的視野,她捨棄人物元素,讓作品更直接傳達概念。這時,朋友贈送的昆蟲標本——一隻蝴蝶翩然飛抵,悄悄騷動著她對畫面的遼闊想像。





「蝴蝶在很多信仰與文化裡,象徵著人的意識或靈魂;而標本在科學實驗中,則是以一個生態的大群體進行採集抽樣。蝴蝶標本就像汲取出一個意識作為樣本,和我的想法很契合。」她將標本取代人像,從細緻地貼箔開始,依循當下心情繪製對稱的墨漬輪廓,再挑選與礦物顏料色彩呼應的蝴蝶。「我喜歡用流動的方式,讓畫面自行建構墨漬圖樣,有些細節則以手繪慢慢畫出。加上標本後,作品也會有非常大的改變,這種未知的不確定性,是我覺得最有趣也最迷人的地方。」
《標本抽樣 烈日》












墨漬圖樣宛如自行有機生長,靜置的翅膀呼應對稱又具流動感的構圖,彷彿再次擁有一次生動翩然。這些不具象的元素,巧妙引導觀者不去辨認圖像、不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畫、不去推敲作品是否具有「意義」。當繪畫詮釋的說明性減少,觀者便能專注回「美」本身,無論那是色澤暈染裡的一片殘缺羽翅,或是隨時間流動閃爍的鱗粉光澤,卻依舊開放每個人介入、參與、想像,在任何一種詮釋和理解中都成立。
齜牙咧嘴的生猛臨場感
仿若原始壁畫或古老文明的筆觸與色澤,是洪永欣作品極具特色的亮點。在多件以古代文本與繪畫為靈感的畫作中,她用土質顏料搭配蜜蠟打磨,反覆實驗、測試,呈現出石材或木頭風化後的效果。


「我喜歡古代文明的斑駁感,在完全自然、毫無人為保養的環境下,隨時間風化產生的質變,讓畫作從『人工物』逐漸變為介於『人工物』和『有機物』之間的存在。」著迷於自然現象遺留的「痕跡」,她將自己置身於時間的斑駁裂隙,一筆一畫都是她對與自然關係的思索,在濃淡中蔓生出古色美感,在細節之處瞥見彷彿經濕氣與日曬浸潤後的質地。











《草原大長腿》
如此再現古老風情並非單純視覺風格的回溯,而是試圖跨越時間的距離,重構出仿古的視角。「現代人包含我自己,多半是透過影像、或去動物園,在一個相對安逸的環境下觀看動物。但古人隨時需要狩獵,在沒有現代工具的情況下,獵人也可能是獵物。面對『狩獵』或『被狩獵』的關係,人與動物都存在恐懼。在自然環境中對動物保有恐懼與尊重,我覺得這是人類與動物間相對平等的觀看。」
《野牛》



當人類帶著「馴服」的企圖,自然則以「搏鬥」怒吼,這些以動物為題的畫作因而不追求擬真,而是以生猛的原始張力,乘載每個生命掙扎於生存與生活的瞬間。「齜牙咧嘴的樣貌除了連結起古代繪畫形象,也讓畫面有舞台般的效果,就像有 spotlight 打在構圖上。對我來說,讓作品的線條與造型,帶有戲劇性一直都很重要。」但這些或驚恐、或憤怒的面貌,她卻是帶著傷感夾雜慶幸的矛盾情緒繪製,「默哀的是,我們再也回不去那個時期,沒辦法感知那種決絕與驚心動魄。但同時也很慶幸,不用像古人一樣賭上生命去搏鬥,以一種舒適、安全的姿態去認識動物。」


《黑狐》




即使無法真切體悟那些「生死瞬間」,洪永欣的畫筆卻依然將動物神情巧妙捕捉:一副牙、一對爪,恐懼卻帶著決心的對視目光,蓄勢攻擊、威嚇張揚的姿態,渲染出一觸即發的衝突氛圍。縱使畫作是靜態,卻讓觀者彷彿置身劍拔弩張的現場,賦予畫作臨場感十足的張力,靈動又鮮活。
幽境孕育的斑斕生態
從繪畫視角到生活狀態,洪永欣除了以畫筆探討人與動物的關係,也自東、西方的裝飾藝術裡汲取養分——無論是新藝術的流動曲線、拜占庭藝術的華麗鑲嵌、或是中世紀手抄繪本的細膩工筆,在斑駁沉色的基底上,各以排列、對稱的重複性結構,交錯蔓生出旋律般的植物花草,譜出輕快或平靜、愉悅或沈緩的視覺節奏。


《羅穆盧斯與瑞摩斯之狼》






這些花葉或將動物簇擁、或如圖騰般起伏繚繞,或自動物體內蜿蜒生長,「這系列出現的動物其實都不是主角,而是一種『符號』或『象徵』,去建構抽象的『重生』概念。我以帶有一定程度的線條蔓延、造型解構,引導出『由小見大』、『由大見小』的作品視角。」共生共存的邊界感與共融性於是被悄然注入進構圖,曲線溫柔卻也狂野濃烈,色彩幽暗卻也蘊含生機,像是作為一種提醒或闡述,側寫出生命的另一種性情與姿態,「死亡」與「重生」也在其中流淌循環。
《哺乳》


《雞蛋雞》




以畫筆往返時間尺度,藉創作落根於生命,洪永欣定錨出自己的創作座標,用沾染黑灰白或一片斑斕的筆尖,交疊她在微觀枝末裡瞥見的宏觀生命視野,孕育出一片紛雜豐沛、獨屬於自己的視覺生態史。
創作是一種持續,是時間跨度拉很長的事情。
11 月迎來的新個展《愛之絆》,洪永欣將目光望向戰爭中的動物身影,探索動物在從前戰爭時扮演的角色,以及其身影所承載的,人類對「愛」、「榮譽」與「犧牲」的想像。即使忙碌地奔波於備展與生活,她依然視創作為反覆且流動的情感練習,無論躊躇或奔跑,繼續用畫筆填色生活裡的每一個篇章,一頁,再一頁,將漫長卻踏實有光的日子,積累成冊。


《愛之絆》
一票人票畫空間|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 44 號
展期|至 2025 年 11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