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那脆弱與矛盾的種種:新銳藝術家黃大維專訪

生活引發的思維與感受,其複雜與多層次,最終卻被我們以線性式的表達所限制—一種語塞狀態,相信這是你我皆有過的焦躁與困窘。以此為敘訴出發,台灣新銳藝術家黃大維近期舉辦的個展《我們》(In The Character Of),透過切割自己的畫作,在被遺留下的畫面中創造出新框架;繽紛而細緻的作品,展現的卻是人類的矛盾情緒:我們在無法完整表達自我的狀態下,每個人內在每種性格(character)的脆弱渺小,又想要努力地保護著自己的框架,深怕自己會在人性裡面缺席。就這樣,這些人性特質脆弱又精準地站立,相互制衡製造出了屬於人性的種種限制。而我們就好比一陣風吹過這些切割穿透的畫,經歷一個又一個的各種特質,這種同時複雜與矛盾的感覺便也推著我們前進,進而堆疊成了我們所經歷的種種。

DSCF3113

DSCF3017
去年曾前往紐約駐村的黃大維,可以從他的創作之中看見紐約橫跨到台北的不同元素,作品也持續進行著對於「界線」的討論。大維表示,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開始產生界線,以尊重他人抑或保護自己。而這些界線在不同的狀態下,又因為人們不同的生活背景而各自不同,產生出來的界線,其所構成的私人疆界與運行的依歸也都不盡相同。他認為,也許藝術無法直接透過藝術作品本身來理解,就如同我們也無法透過自身來理解自己—當「我」加入「們」,身處於不同世界各個角落的每個「我」,這樣的「我們」究竟如何找到擁有一個「我」?藉由這次黃大維返台後舉辦的第一場個展,我們走進位於大安區四維路,隱密美麗的展場空間畫布 Huaboo,與大維一起試圖透過藝術理解自我,討論這略帶哲理的思辨。

DSCF3022

DSCF2992

.最早是怎麼開始接觸到藝術與繪畫?

媽媽曾經說過我大約從一歲左右就開始畫畫,那時候一天就會畫掉一包 A4。最後我爸就只好把紙鎖起來(笑),每天固定的拿個十多張給我。要我認真回想到底那時候都在畫什麼,我只有印象好像是畫恐龍。家裡以前是開咖啡廳的(位於師大的畫布咖啡館,已於 2008 年歇業),爸媽也沒什麼時間管我,我下課之後會到咖啡廳,然後偷聽客人聊天、情侶吵架等等…然後我便開始透過畫畫試圖表達大家的故事。可以說從小到大都在圖像化思考,其實以前也真的都沒在看什麼書,反而是這幾年會開始想要看書。不過因為爸爸本身也從事藝術創作,繪製廣告插畫,他最一開始非常反對我從事藝術,覺得是條很辛苦的路。但從我決定開始要創作之後,慢慢開始與他溝通,他也比較願意讓我去嘗試。

DSCF2955
.創作之於自己而言是什麼?

對我而言畫畫就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它敘述紀錄生活中的大小事。我有時候很喜歡畫畫,但有時候又很不喜歡;一直畫下去的動力,就是要學習跟自己的這兩種面向相處。我一直都是非本科系,之前也都是隨手塗鴉,畫一些風格可愛的東西。大約從 2014 年開始認真想創作, 當時的動力其實是一股憤怒,因為那年想要申請巴黎美院,都學了法文決定要過去了,最後發現如果非本科系竟然有就讀的年齡限制,無法申請。當時其實滿受到打擊,覺得這是很不公平的規定。為什麼申請藝術學院,不是看作品而是要看年齡?我當時就憤而覺得,不需要透過巴黎美院來告訴我我是藝術家!我就決定自己找空間,自己辦展覽,找到了師大的店面,在裡面嘗試畫起大幅的畫。畫畫最有趣的地方對我來說,就是打底這件事情,我最近很都特別認真在打底。會覺得是一種充滿任何可能性的狀態,可以自我沈澱,去思考有什麼樣的可能性,也就因此更認識自己。

DSCF3058

DSCF2979
.談談你創作時的靈感來源和過程?

我關注的東西一直都是「人」,覺得每個人的眼睛住著不一樣的顏色。顏色對我來說是一種情緒象徵,是一種變動的東西。一直覺得需要認真學習不同顏色之間的差異,讓它們更能做自己。但最近也是對於無色的黑白滿感興趣的,去掉顏色的畫面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更純粹的面對自己,一種沈澱。我畫的「人」都是長一樣,我覺得我在畫的是人的靈魂,其實都有很多共同的本質之處。另外就是,也滿常「失戀」(笑),所以這也是經常出現的主題。失戀讓我思考著如何擁有,「感情」對我來說一直很抽象,所以常常覺得沒有失去也沒有擁有,一切只是個不斷變動的過程。

DSCF2984

在創作的過程,決定什麼時候「停止」,讓它成為一個「作品」也是很重要的重點。常常我自己也不知道怎樣才算完成了,其實這也都是種選擇;有時會突然想砍掉重練,把顏料整個往畫面上倒下去。其實想想還滿常這樣的(笑),但有時候也會後悔—就像人生做選擇一樣,生命裡經常會有讓你想要後悔的東西。我要常常說服自己,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消失的,如果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一定還是會出現的。

DSCF2982
狀態好的時候會一下就滿意,一下就到位,但也有遇過一個點處理三個禮拜都不滿意的。這種時候就算想要硬幹,但其實也不太會有好結果,就只能先擱著回頭再重來,畫出怎樣的作品好像也是看緣份。曾經一開始想做框,完全空白的畫框,像大師一樣很極簡。但發現做出來怎樣都不對勁,覺得藝術家還是要真誠面對自己,要表達自己可以處理的範圍跟東西,於是就開始畫出自己的想法和煩惱。

DSCF2980

.請談談在臺北的生活與在紐約駐村的生活。

我很喜歡走路,都是在城市亂走。在紐約裡面走十幾公里,通常都在找咖啡。我會刻意走到很遠的地方去買咖啡,這時候就會邊看看路人,喜歡看他們在幹麻。根據我的觀察,紐約比較是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衝來衝去很緊湊;而台北比較內斂,每個人都不太會表現或講出來自己正在想什麼。像是在紐約來看展的觀眾比較喜歡問問題,台北人可能就是心理有想法,但不敢跟你提出來。不過有些紐約人就是很美式作風,稱讚你的作品可能也沒有多少真心(笑)。而去了一趟紐約,再回到台北,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人」真的是百百種。沒去之前,就只是對紐約有著很「酷」的印象。但去完之後也就發現,其實也不是酷不酷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在過生活。

DSCF2973

DSCF3050
回來之後更常在思考,到底當「藝術家」是怎麼一回事?自己覺得其實藝術家好像是一種「身份」—跟自己的創作也不見得有很大的關聯,變成一種標籤與社會給予的身份。像是在台灣,大家都會一直問你說你怎麼養活自己,或是有些人會覺得藝術家生活很不一樣。但其實我自己的體會是,當個藝術家甚至可以說是滿無聊的。平常花很多時間研究與創作,所以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好像很酷很有趣。

DSCF3066
投入藝術創作真的需要很專注,不要胡思亂想,這樣表達的東西才會呈現的真誠、純粹,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是困難的!專注對我而言是一種美麗,我先前走路環島的時候,看到有人在種田,很慢地在插秧—那讓我感受到,當人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時,模樣是非常美麗的。

DSCF3045
.和我們多聊一下這次展覽,為何這次展覽命名為《我們》?

其實我想了很久,到底「In the character of」這句英文要怎麼翻譯(筆者譯:在這樣的性格之中)。其實想探究的是「我」跟「們」之間的關係,「我」是比較獨特有個性的,但是「們」又代表了一個普世共通的點。我覺得自己很難真正地認識自己,總需要透過其他的東西,像是他人的觀點等等去觸發想法。不過有時候覺得也因為這樣,自己是個非常容易被說服的人。

DSCF2949

DSCF2951

這次的展覽其實想分出四個不同的個性:在最外面的比較像傳統畫廊,牆壁都白白的東西擺很少;第二間則是營造出工作室的感覺,展出創作的過程;第三間是提供討論的會議室,這裡展出文本希望觀眾可以閱讀,甚至可以隨意批閱;第四間比較像是個人的書房—我其實這裡面放的小幅作品,都是根據最近看到的時事而創作,包括戰爭、天災等等,但用我的畫風去詮釋,好像大家都不曾發現,其實我們每天接受到了很大量的負面訊息。

DSCF3075

牆壁上的這幅大型作品,其實是我一個長達五年的創作計畫。我經常會貼東西上去畫完再拿下來,而就像是生活中許多東西來來去去,但其實也都還是留下了一些遺跡,形塑了你的想法和態度。我也計劃未來帶著這件作品繼續去旅行,希望五年以後他可以變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DSCF2965

DSCF2985

.觀眾又如何解讀你的作品?在展覽期間是否有遇到什麼印象深刻的反應?

來看展覽的觀眾真的有發現自己的東西,關於「懂」藝術品這件事,我也覺得不需要太刻意的過於依賴講解與導覽。台灣觀眾好像太害怕自己沒有想法,沒有抓到什麼東西,又想有根據可以依循。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名觀眾來看完展覽覺得我的作品充滿個人風格,然後他因此辭掉了很多自己的工作,想要給自己時間做自己;也有髮型師來看完展覽就提出想要合作,是東區的 Flux 髮廊,他們公司也對藝術創作都很有興趣,在店內也有一個小型的展覽空間。不過也有人質疑我做出這樣的作品,能否稱得上一名當代藝術家,他更認為這樣作品不會進入美術館。

DSCF2998

DSCF3012

DSCF3025

即便在紐約我也一直都在自己的展覽工作,但我觀眾如果可以自己觀賞,被他看到的一些什麼觸動了,我也覺得就好像偷偷種下了種子,讓一些新的想法有機會萌芽。爸爸媽媽也有來看展覽,爸爸覺得切割自己的畫這件事情很不一樣、很有趣,但他依然覺得我不會畫畫,叫我要加油(笑)。他一直希望我能再多練習素描,我是覺得可以嘗試看看,但也擔心會影響自己原本的筆觸。

DSCF3121

目前覺得展覽結束就可以自由了,可以去做下一件事情。覺得自己需要再去經歷一些不同的東西,讓作品的厚度可以再更加強。我也很想往動態影像的方向嘗試,更想做出巨大的裝置讓大家可以走進去互動。而這次展覽的空間「畫布 Huaboo」,便是沿用父母親以前在師大附近經營的咖啡廳名字,希望可以替台北帶來一些新可能性。我希望讓藝術家們可以展出,自己很實驗性質地從 0 到 1 的那些摸索過程,如果哪天成為了 1,也許就可以出去到更正式的當代藝術殿堂吧,也歡迎大家有空來前來坐坐並喝杯咖啡。

DSCF2960

DSCF3086

畫布 Huaboo
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66號2樓
T: 0919-274-179
想了解更多請瀏覽畫布 Huaboo FB

本篇專訪文章,部分前言摘自合作的獨立藝文平台 {HAGAI花開} 編輯李彥儀的展覽及時報導,特此感謝。
Photography/ Athena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