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的世代焦慮告白:《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

生活在當代,現實跟虛擬的分別越來越明顯,卻也越來越模糊——當網路流動的資訊越多,我們就越來越習慣透過螢幕去觀賞事物。這樣的發來自於每一次去看展覽(尤其是小間的藝廊),都能感覺到觀眾越來越少了。不得不說新的世代崛起,展示作品的方式也有了改變。

 

當朋丁藝廊發布《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展覽的訊息時,我忍不住開始重視這個轉變;「16位女孩藝術家共同發問:為什麼你不喜歡我的照片?」會心一笑,是啊,如果今天我們在自己的社群網絡,開心上傳了一張照片,卻沒有人按 like 或引起朋友的共鳴,我也會有相同的反省——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跟不上潮流嗎?心底會萌生是否自己不懂「共同語言」的焦慮。然而,大量的留言或是 relogged 能夠滿足你嗎?社群媒體上的這些互動如此迷人,但也太過快速;從其得到的莫名開心和成就感,很快地便會被掩蓋過去,讓人失落。這些網路上的互動似乎並不如你我心底所認為的如此單純,怎麼會夾雜了一些寂寞感?

 

13909154_1837664663186420_1517306425419174705_o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很多東西在雜亂的當代數位文化迷失,也許是時候,正視我們在網路上的真實感受。

 

自從 Tumblr 的 relogged 按鈕與 Instagram 上的 Like 出現之後,在網路上發表作品越來越簡單,年輕的藝術家可以輕易的在網路上累積粉絲,期待創作被看見,享受社群網站帶來的便捷,卻也同時受限於社群網站「時效短暫」的現實。在聚集藝術家的國際城市如紐約、洛杉磯、倫敦等地,開始興起了「把網路創作帶入現實」的藝術展。這波關注網路創作的趨勢也逐漸蔓延至台北,由 OFF TOPIC 團隊策劃,《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邀請網路藝術平台 Art Baby Gallery 背後的創辦人&策展人 Grace Miceli 來台北策展,集結 16 位活躍於網路的年輕藝術家,將她們的作品從網路帶來化成現實。

 

004_WhyDidntYouLikeMyPic
《BACK POST》by John Yuyi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這是一個女孩藝術家共同的展覽。讓我幻想了一個情境:她在幾分鐘前上傳了一張跟自已有關的照片,接著開始焦慮的等待網路世界的回應。這其實蠻殘酷的,她所受到的支持跟批評都會是即時的,赤裸裸的。無論再酷再堅強的女孩,都很難抵擋被支持或是被冷漠的對待。「把網路創作帶入現實」不僅僅是作品而已,也是藝術家走出網路和大眾接觸的第一步。這次,我們在《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展覽開幕,與策展人 Grace Miceli 與 OFF TOPIC 創辦人蔡晴安一起聊聊關於展覽的想法。

 

WhyUDidntLikeMyPic_Polysh5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Photography/ Manchi
WhyUDidntLikeMyPic_Polysh4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Photography/ Manchi
WhyUDidntLikeMyPic_Polysh3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Photography/ Manchi

Grace Miceli 是一位插畫家,來自於紐約的她,曾經在倫敦的金匠大學學習藝術。回到紐約後她發現身邊的藝術家朋友們都跟她一樣很窮,也沒有機會能在藝廊展示作品,於是激起她成立了網路藝廊 Art Baby Gallery;漸漸地,也將線上的作品實體化,在紐約、倫敦等地策劃一系列關於「少女」與「年輕文化」的展覽。

 

WhyUDidntLikeMyPic_Polysh8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策展人 Grace Miceli.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最開始 Grace 發起「Girls at night on the internet」活動,參與活動的藝術家都是都是 Grace 周遭的朋友,有些是本來就認識,有些是在網路上認識、甚至從沒見過,但是因為她打從心底很喜歡她們的作品——年輕、數位,又充滿女孩味道。而關於這次展覽的名稱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我們是生長在網路世界的第一個世代,所以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把溝通數位化。這個過程當然有好有壞。你可以透過網路跟住在不同城市的親人朋友交換訊息,也可以看看有沒有人喜歡你的自拍照片。數位化的親密關係可以是強大的工具,但是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可以包容多少的『Like』。」這不僅僅是把照片上傳等待回應而已,同時也討論著新世代創作對觀眾回應的焦慮。

 

John Yuyi
《Julia’s Twitter》by John Yuyi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Reuel Lara _01
Work by Reuel Lara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而與 Grace 一起合作的 OFF TOPIC,也是以網路為平台發佈藝術資訊。以台北為據點,同時也邀請海內外年輕策展人舉辦主題活動,聚焦於「非大眾討論範圍」的議題。這個範圍的選擇也帶著一點反叛的味道,又有點可愛;以新型態的藝術組織方式,挑戰我們習慣的價值觀。

 

peiyu shen
《River of The Sky》by Peiyu Shen 申佩玉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我覺得身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很難被當作一回事,不管你是做什麼樣的作品。一直以來有個觀念,就是可愛、粉紅的東西可能就是不夠聰明,或是沒有知識性或是沒深度。作為年輕女孩,很自然跟這種物件或是意象有連結;可是當我們長大了以後,卻被告知如果繼續這種美學的話,就不會被嚴肅對待。所以我想對粉嫩、女孩風的作品就是這種的想法說『fuck you』。

 

她們的積極與行動力讓人十分欣賞,進不去高門檻的藝廊又如何?自己建立新的平台,也順帶把其他年輕藝術家拉起來;正如 Grace 的插畫作品,有如小朋友隨手塗鴉的天真,她不好意思拿去學校給大家看,那就放在 Tumblr 吧!結果漸漸獲得網路上女孩們的迴響。喜歡女孩風格的東西卻被輕視對待,那麼就把這個風格再放大,強大到成為新的風潮。Grace 有著新一代年輕人創新和面對現況並且扭轉劣勢的氣魄。

 

Ayqa2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by Ayqa Khan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Ayqa Khan
《Disco Baby》by Ayqa Khan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雖然 OFF TOPIC 和 Art Baby Gallery 在不同的城市找尋年輕藝術家作品,但兩者都傳遞著不願輕易妥協的精神,試圖在已經設定好的規則中找出新的方式。「Grace Miceli 成立 Art Baby Gallery 跟我們成立 OFF TOPIC 的初衷,都是想要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事。想要傳達的訊息就是,如果舊的形式不適合自己的話,那就是去打破規則,自己做。我想這些從網路崛起的藝術家們也一樣,他們不一定有學術背景或是科班出身,但卻有滿滿的創作慾望,希望能夠傳達出去。生在這個重度網路使用的時代,社群媒體就是我們最大、最輕鬆,也是最能夠駕馭的資源。透過不同的形式發表作品,一樣能發揮效果,接觸到許多對議題、對生活想法更接近的群眾。」OFF TOPIC 創辦人蔡晴安解釋。

 

WhyUDidntLikeMyPic_Polysh7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OFF TOPIC.

就像 Grace Miceli 所言,她覺得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也是藝術,毫無疑問。打破規則,就像直接看著觀眾,問著:「你覺得這些是藝術嗎?我覺得是,你覺得呢?你為什麼不喜歡我的照片?可是我喜歡呢!」這表現出年輕人就該要不滿足於現況,反叛的精神能夠讓人超越某些框架。當然,當越來越多人願意在網路上分享 / 發表作品的同時,也漸漸讓大家對於藝術作品/行為是否只能存在於藝廊產生疑問, 如何和新的藝術形態合作變成了藝廊新的挑戰。

 

WhyUDidntLikeMyPic_Polysh9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朋丁 pon ding. Image Courtesy of OFF TOPIC.

「媒體其實就是現實本身,它其實取代了所謂的真實的現實。真實的世界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前兩天讀到關於網路媒體的一段話,這讓我感覺到,也許這些年輕藝術家正在經歷的就是真實——雖然它發生在網路上,我們對它注入的感情並不比在現實生活少。而在《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展覽中,我可以看到在全面自由的環境裡,藝術家們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出她們對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感受。甚至,在還未看到作品前,我就非常喜歡展覽的名字——十分孩子氣,有點挑釁,但卻又非常真實,用一句話將這網路時代的氛圍形容地如此精準,讓人更期待內容。

 

《Why didn’t you like my pic?》
參展藝術家:Ayqa Khan/ Ambar Navarro/ Aleia Murawski + Alex Wallbaum/ Carly Jean Andrews/ Fabiola Lara/ Grace Miceli/ Hobbes Ginsberg/ India K/ Jennifer Medina/ John Yuyi/ Peiyu Shen 申佩玉/ Shana Sadeghi-Ray/ Ting Cheng 鄭婷/ Rewina Besuhe/ Reuel Lara
朋丁 pon ding |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 53 巷 6 號 3 F
Opening Hours: Tue-Sun/ 11:00 am-08:00 pm
展期至 2016 年 8 月 28 日

 

Image Courtesy of 朋丁 pon ding & OFF TOPIC.
Part of exhibition images photographed by Manchi.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