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 年由建築師 William Gibbons Uffendell 設計的銀行 Stony Island Trust & Savings Bank ,在芝加哥 Stony Island Avenue 落成,這處銀行曾是芝加哥地區的運作中心。那時,費茲傑羅在《大亨小傳》(Great Gatsby)裡書寫美國爵士時代裡,神秘富人的愛情追求與浮華世界的陰影,描繪的是北方生活的繁華景致。另一邊,福克納則寫下南方的故事,聚焦在從前過去的生活結構,其面對工業化所帶來的生活模式衝擊與種族主義的對抗。

隨著全球化資源分工、經濟重心的移轉、高科技生產技術,這間銀行也在世界變動的巨大衝擊中消殞;八〇年代分部關閉,卻因建築結構依然健全,就此荒廢閒置至二十一世紀。2012 年,身兼藝術家、同時也是 Rebuild Foundation 創辦人的 Theaster Gates,以一美元向市政府購得這間銀行建物,開始帶領 Rebuild Foundation 團隊重新整理經營;費時三年,終於在 2015 年十月以石島藝術銀行(Stony Island Arts Bank)之名,在芝加哥建築雙年展期間重新開幕。




Theaster Gates,芝加哥的「社會實踐」藝術家,透過以空間發展、物件、表演與評論等方式,在社會公眾間實踐藝術創作。也因此對他本身來說,石島藝術銀行並非僅作為一處廢棄空間再重生運用的「藝術空間」,他視其本身為一項實踐創作。即便 Theaster Gates 以極低的價格購得空間本身,但石島藝術銀行的重新整頓、開幕也面臨著龐大的營運成本,像是展覽策劃、活動設計執行。他將取自銀行建築本身的大理石材,印上自己的簽名與座右銘「In ART We Trust」,製作成一片 5000 美金、如債卷般的藝術品販售募款;其作用如同銀行發行的債券般。而對於一個非營利的藝術中心而言,應該以什麼方式回應經濟上的債卷呢?



石島藝術銀行提供藝術家展覽、駐村的空間。另一方面,它也得力於在地的資源而擁有豐富的典藏;如芝加哥大學典藏的 6000 片關於美術史的玻璃幻燈片、當地銀行家 Edward J. Williams 收藏的種族歧視歷史資料與文件、浩斯音樂教父 Frankie Knuckles 的黑膠收藏等等。同時,Rebuild Foundation 也有著對石島藝術銀行的長期計畫,連結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工匠、大眾與年輕世代,以工作坊、社群交流等方式,留下芝加哥這座城市的工藝與故事。石島藝術銀行期待能成為當地的基地——在時間的轉折中,二〇年代的芝加哥銀行成為藝術中心,環扣著藝術、建築與黑人文化。
石島藝術銀行 Stony Island Arts Bank
6760 S Stony Island Ave, Chicago, IL, USA
Opening Hours: Tuesday – Saturday/ 12:00 pm-07:00 pm
Images Sources: CITYLAB & wallpaper & white cube.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