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島,人物視角》:愛在家裡散步的貓,演員鮑奕安專訪

 2016 年是個一切歸零,重新開始的一年。因此我決定帶著自己的筆,走訪城市裡的咖啡館,在 Polysh 寫成《理想的島》,記錄這些咖啡館日常。特別的是,咖啡館老闆總有兩個不同的身份。透過他們的視角,從自身經營的空間出發,聊聊個人的理想空間、喜愛的島嶼角落,還有對城市的觀察。也許我們能從這樣的縫隙間,看見生活的模樣。

依著約定的時間,我來到臺北人咖啡。被牆上各式各樣的圖像吸引,隨意地在空間內穿梭。我猜,鮑奕安會從正門走進來吧!正當我的視線停留在書架上時,冷不防聲音從左側竄起。是的,正門沒有打開,而鮑奕安已經出現在身旁。

DSC_9314

後來仔細想想,鮑奕安從工作人員的側門進來,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只不過就是在這不預期的狀況下,格外令人感到驚訝。大概是臺北人咖啡同時也給了我劇場的感覺吧!鮑奕安分享,在店裡有著「海尼根叔叔」與「棒果先生」:一位來到這裡總是點海尼根的大叔,以及曾將「榛果咖啡」點成「棒果咖啡」的高大男子。雖然後者發生的當下,店員並沒有糾正對方,不過與其他同事分享當班時發生的小故事時,便需要替這些「客人」命名,意外的讓店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角色。

DSC_9334

我的理想空間是溫暖的,像家一樣的感覺。

臺北人咖啡是如此充滿驚喜、無法預期的空間,讓人不禁好奇在這裡工作數年的鮑奕安,腦海裡的理想空間會是什麼模樣?「像家一樣,溫暖的感覺。」他提到,雖然搬過幾次家,但每次在找新的落腳處時,整體的氛圍仍舊是挑選關鍵。空間內可能主要是木料元素,像是木頭地板,其他的部分若是在自己可以動手做修改,那他也很樂意的捲起衣袖做木工。我想,家就是在這樣一點一滴的添上自己與愛人的味道下,逐漸成形的吧!

DSC_9265

DSC_9270

「我沒有辦法想像離開臺北的生活!」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鮑奕安,臺北儼然成為他的根。他說,之前去東京旅行一週,大概到第五天就開始想念臺北。回來以後,大口呼吸著不是那麼乾淨的臺北空氣,卻感到一陣心安。也許,當你認定這裡是歸屬,不論好壞美醜都將可親可愛。

DSC_9297

至於最喜歡的臺北角落,鮑奕安則分享了天母的忠誠路。小時候,他常常在晴天時來到這條路上,看著陽光透過欒樹灑落。忠誠路上的綠意,也隨著風來到台北人咖啡,成為環繞咖啡廳的植物群,與他一起呼吸。而他享受著散步時的沿途風景,「走路」成為他另一個興趣。鮑奕安說,他曾不花一毛錢,徒步走臺北一天:隨意的在路上走著,餓了就到店家裡,問著能不能用自己所能換取一餐。幸運地當天並沒有店家拒絕,也算一掃臺北人冷漠的刻板印象。

DSC_9259

DSC_9279

對臺北有著深厚情感的鮑奕安,談到這個城市能夠變得更好的地方,他覺得是「戲劇教育」及「劇場管理規劃」。就像《新社員》舞台劇的演出,讓不曾走進劇場的觀眾來到劇場看戲。無法言說的戲劇魅力只能靠親身體驗去感受。在各個角色的不同人生裡,不僅是演員,觀眾也能在裡頭看見問題、思考答案。因此戲劇甚至是表演藝術絕對是該被重視的一環。

DSC_9275

在劇場管理規劃上,近期從幕前的演員跨足幕後行政的鮑奕安有著深刻感觸。臺北市合格的小劇場數量不算多,然而像水源劇場雖然安檢合格,副控室卻是在舞台後方,缺乏劇場空間應有的專業程度。如何兼顧「安全」與「表演團隊能夠使用」的狀態,確實是需要再努力的課題。

DSC_9249

如果有一天,一隻金黃毛色的貓在你家窗沿停下步伐,發出「扣、扣」的低沈聲響,請不要遲疑,打開窗子然後張開雙手擁抱。過了不知道多久的以後,你只看見金黃色的影子閃爍,倏地溜過窗沒了蹤影。也請不要悲傷,也許鮑奕安只是在瀏覽這世界以後回家,也許你正準備迎向下一個相遇。不論如何,都將是懷抱愛與善意的走下去。

Photography/史比野塔

Written By
More from 史比野塔

讓心呼喊自由的名:JENN LEE X CHING DANCE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