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一抹月光,照映香港動盪時代的群像:《明月幾時有》

by

  歷史,是隻字片語,也是連篇累牘;每人親個近有別,但為求鑒往知來,便也就值得銘記。 &n…

Read More

15 世紀老建築,裝納旅人與藝術家夢想:Dreamer’s Space,複合式展演公寓 Numeroventi

by

  這是一個夢想的發源地,創作的起點。   佛羅倫斯,翡冷翠,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重…

Read More

再在之後|觀看《陰性書寫》

by
陰性書寫,60 年代由法國女性主義者提倡,探討女性的失語處境,女性應發展自己的一套書寫系統與符號,用...
Read More

珍惜光陰而不追逐光陰,他只想設計一花一葉的好時光:日本插畫家若林哲博

by

還記得上一次翻看日曆是什麼時候嗎?是為了增加一條提醒,預約一家餐廳?對大部分人來說,每一個日子似乎如…

Read More

在身體上進行迷你而歡樂的小小雕塑:飾品實驗藝術家 Georgina Trevino

by
抽象而有趣的扭動線條,是盛夏的一口酸甜,是筆記本上只有自己懂得的塗鴉,是建築暫存腦海的一瞬影像,是好...
Read More

脫離家庭劇碼的軟性綁架,渴望一陣吉他佐風聲的清閒:《老娘離家記》

by

帶著些許躁動的鏡頭,引領觀眾的眼睛:一名中年婦女,樸素的沒有打扮,從一棟老房走出,買了份報,尋找租屋…

Read More

24 歲這年,口袋還是空空,但我們依然要做個孩子王:高雄囝仔,孩子王專訪

by
24 是個什麼樣的數字?一天有 24 個小時,背號 24 號的 Kobe Bryant 將一個世代對...
Read More

細數字句、聲音與肢體:《我將你捲進浪海中》,解放滿室酸屋的瘋狂與焦慮

by

你站在沙灘上,凝視著眼前的海。許久,一艘大船從你身旁駛過,筆直航行。近乎要消失在海平線的一端,海鷗盤…

Read More

在巴黎花都刻下一座神殿花園:Musée Bourdelle,走進布爾代勒工作室

by
藏匿在巴黎蒙帕納斯塔(Tour Montparnasse)的正後方,一個磚紅色的花園——Musée ...
Read More

情感兌換的交易,築起藩籬:《來自爪哇的女人》、《惡女馬克白》、《她的故事未完待續》

by
「愛情會容納、映照和放大性別在經濟上和感情關係中的陷阱。愛情如此誘人,也在於它總是隱藏和美化性別關係...
Read More